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7-01-15 20:05: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②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③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④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⑤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⑤③②①④⑥    B.③②⑤④①⑥    C.③②⑤①④⑥    D.①③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所给六句话可知,②③⑤是并列句,又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一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③②⑤存在由“文字”到“行文走笔”再到“吟诗作赋”的递进关系。④是对这三种现象的说明;①是人们的反思,⑥是对①的回答。
【思路点拨】考查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思路一:①通读语句,大体把握,明确段落说了什么。本段落主要是对林冲怒起的评论。②确定能确定下来的东西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常用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食其利自命不凡纵横捭阖
B.足智多谋自学成才惩前毙后
C.惩一禁百吃里爬外嗤之以鼻
D.充耳不闻首当其冲忧心忡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自食其利(力)
惩前毙后(毖)
惩一禁百(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天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
人大失所望。
B.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
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是样样俱全, 但该领域遭受
“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C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不容置喙:不别人插嘴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段文字的内容,为之拟一个—句话标题(不超过20个字)。
在过去的千年间,黄土高原的人口由每平方公里数1.5人增长到42.2人,人口增多,不得不毁林造地。历代统治者也不断砍伐森林建造宫殿。秦始皇建造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不知使多少青山变成荒山。以后森林更日益减少。到了近代,由于滥砍滥伐,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处荒山秃岭,沟壑纵横,草木不生。结果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单以华池县为例,水土流失面积占78.9%,每年流失沃土l 930万吨,相当于冲走4厘米厚的表土。泥沙冲入黄河,使黄河浊浪滚滚,河道淤积,不时改道和泛滥,成为中国有名的害河。


参考答案:
毁林(砍伐森林)使黄土高原受害。


本题解析:主要从所列举事例与数据中概括得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王家岭矿难中众多死难者中的幸存者之一的矿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想起这件事都还是心有余悸,所幸的是,自己还是凭借顽强的毅力撑了下来。
B、相声和幽默小品不仅要有笑料,也要有思想,让每一位观众笑后有所收获。
C、中国已经开始对军队进行重组,改革了军官选拔和培训,而且正在大规模裁减人员,更加注重军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D、首汽集团今天开通了电子商务网站,成为了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