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7-01-15 19:29: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小题1: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白居易《长恨歌》相同吗?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不相同。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同情的态度细致描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不单是从诗句出发,要综观诗题、作者(知人论诗)、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还包括注解。
此题,结合诗中出现的考生熟悉的诗歌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比分析,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也暗示了此题的表现手法之一为对比。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达技巧,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诸多方面考虑。抒情方式采用的是直抒胸臆,开头“莫唱”两字已经提示。诗歌第一句写到了《长恨歌》里杨贵妃和李隆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第三句则写到了因战争而不得不别的石壕村夫妻,两两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鞭挞,对老百姓的悲惨境遇的同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2)意象:春潮、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流。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小题1:结合作品说说诗题中的“喜”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小题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在“古路无行客”之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词人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6分)
??????????????????????????????????????????????????????????????????????????????
小题2:从“情”和“景”的关系入手,分析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