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1-15 19:17: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备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间谍喋喋不休纱锭露出破绽
B.谙习万马齐暗辨析唯物辩证

C.辐射幅员辽阔圆梦世外桃园
D.蜻蜓山清水秀松弛风驰电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外桃团”中的“园”应为“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①??????????。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寻常百姓也持守这样的治家信条。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②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在家风已然变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   ③?????????。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参考答案:(6分)示例:①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②也留下许多流传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的内容,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后面是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对“家风”的不同解释,此句应该从“家风”的历史传统方面回答;②后面介绍有名的家风,此句应从这个角度总括;③是总结,应从意义的角度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
(l)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小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
(2)《义勇军进行曲》犹自回荡耳畔,古筝悠扬之声响彻全场,一幅巨大纸轴徐徐打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此时正式开始。画卷流动着历史进程的符号,演员形体仿佛中国的水墨,在白纸上留下优美的图画,???????????????????
①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西风残照,衰草离披。
②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③墨韵酣畅,洒脱写意。???????④洒脱写意,墨韵酣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②③都是先具体后概括,先实后虚。)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要求所写内容和所给材料相反相成。
??????? 有两句话对人生永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你不妨记住它们:荣誉躲避追求它的人,却 ?___________???????;如果你贫穷,就用你的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追求躲避它的人?? 显示自己的富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请说说“生成目标”的基本特征。(4分)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交流的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方法,有计划进行的多边互动生成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然具有确定性的特点,如确定的目标、确定的时间等。但作为学习主体,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论从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提取的结构性知识及非结构性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当今开放的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多元性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又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活动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即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关系,也就构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答案: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多元性,教学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