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1-15 19:01: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摘自某报刊的新闻标题,请你分析一下有人对此类标题提出批评的原因,并改写这两个标题。(4分)
某报道X地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X地上演高空飞人》。《XX日报》刊发图片报道,针对街头的流浪汉,文章标题为《睡在街上羞不羞?》
(1)批评原因:????????????????????????????????????????????????????????????????????
(2)改写标题:????????????????????????????????????????????????????????????????????


参考答案:
(1)两个题目对死者及流浪汉缺少一种同情,对生命的珍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C.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D.黄仲则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我现在除了写点不三不四的文章以外,还可以做点什么事,我自己也不知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芝兰玉树:本比喻高尚人家子弟,后亦用作对优秀子弟的美称,此处望文生义。B.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含贬义)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不好的事物)。此处属贬词褒用。C.不绝如缕: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此处形容“大喇叭的广播声”“孩子的哭泣声”,属于对象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当无情的雪灾突袭南粤大地,温总理深入一线,安抚民心;当突如奇来的大地震降 临川蜀,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坐阵指挥,慰问灾民。
B.辽阔苍茫的戈壁荒漠,缥缈洁白的雪山冰峰,森严幽深的皇城内院,人声鼎沸的京 城市井,灵秀旖旎的青山碧水,这一切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浓郁的诗意美。
C.鲁迅总是独具匠心地抓住一切机会,运用他特有的幽默才能,出奇不意地使词语闪烁出动人的艺术的光芒。
D.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

A.竟至竟会竟会
B.竟会竟至竟能

C.竟能竟会竟至
D.竟至竟能竟会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竟至”指竟然至于,竟然达到,程度比“竟会”重。“竟能”指竟然能够,出乎意料,暗含赞赏。虚词的使用选择必须用心揣摩语境的微妙变化。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粗糙妍媸毕露应运而生轻歌慢舞
B.扼杀源远流长言简意该承前启后
C.驰援毁家抒难疾风劲草通霄达旦
D.借鉴大相径庭稗官野史歌声嘹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两个错别字,“抒”应为“纾”,“霄”应为“宵”;A项“慢”应为“曼”;B项“该”应为“赅”;D项全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