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1-15 18:36: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针砭时弊,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B.富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分层指导,因为各班学生良莠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C.虽然信用卡正成为金融业更能接受的付款方式,但许多人在日常消费中仍不敢尝试,把信用卡消费看成是寅吃卯粮
D.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修饰对象错误,感情色彩不当。B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修饰对象错误。C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不合语境。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租借期满,4岁的熊猫“泰山”将于2010年初离开美国国家动物园回到中国。现在,一种离愁别绪弥漫在动物园的饲养员、管理员和工作人员之间。
B.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C.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一致好评,启示我们在饮食文化建设方面要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让美食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B.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象征着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正能量”一词在大量的流行语汇中登堂入室,位列新浪网2012年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B项的“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符合此句语境。A项的“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不符此句语境。C项的“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不符此句感情色彩。D项的“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句用错对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龟玉毁于椟中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通假现象,A.“检”通“敛” C.“涂”通“途”; D.“颁”通“斑”;。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平时复习要学会整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桃李不言,???????????????。(《史记·李将军列传》)
江流宛转绕芳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岁寒,?????????????????????。(《论语·子罕篇》)
????????????????,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史记·屈原列传》)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蓦然回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参考答案:(1)下自成蹊??月照花林皆似霰?(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