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20:42:20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
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①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②杨花转。几处簸钱③声,绿窗春睡轻。 【注】①烘帘:指阳光烘照的帘幕。②甃:井壁。③簸钱:古代一种以掷钱赌输赢的游戏。唐宋时女子喜爱玩的一种游戏。
1.“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该词“一"轻"字,全首俱灵”,请评点“轻”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蝴蝶”二句动静结合,蝴蝶翩翩,飞上玉阶,烘帘自然下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9分)
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小题1: 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诗歌是从哪几个角度写雨的?(5分)
????????????????????????????????????????????????????????????????????????????????????????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雨(1分):①从视觉着笔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由“不见”与“初闻”可知诗歌是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来写雨的。抓住了角度再结合句子加以赏析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尾联的手法很明显是用典。结合首联“风雨潇潇似晚秋”与颈联“钟唤梦回空怅望”就可揣摩出应为诗人的激愤之语。再深入思考就可品味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注释】①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
小题1: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此词说:“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 请结合内容分析此词如何两面兼写。(5分)
小题2:古人写诗讲求“炼字炼意”: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请在词中分别选出一个炼字和炼意的例子,并简要分析其炼字与炼意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全词在构思上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将离愁别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评价此词的话是答题的金钥匙,从居者着手,从行者着手回答是正确路径,分别写出,准确表达。同时不见面的两人,不同的角度表现词中,自然有虚实的技巧。回答落脚点在情感上,万题归宗。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开放题,或者说是一个送分题,回答时角度要明确,不能东答一点,西说一点,不知所云。炼字一般我们关注实词,尤其是动词、形容词、名词,还原画面,写出情感。炼意的例子,先找好句子,后结合抒情方式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即事
李弥逊1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2,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1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2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作丝织成的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 4分)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注】严遂成(1694-?),浙江吴兴人,清朝雍正二年进士,仕途坎坷,只做过山西等地区的知县。
小题1: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描述。(2分)
小题2: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前两句描绘了黄昏的安肃道上沁人心脾的幽美图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清波、菜花、夕阳,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