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20:28:35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少:稍微 ????
B.臣窃危之?????????危:危险。 ????
C.所以为业,天性固然????? ??固:本来。 ????
D.从之如搏景?????????从:追。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调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元,宋哲宗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咨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
B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迁:升官。
C初除谏官,未拜命???????除:免职。
D啖以即大用?????????????啖:利诱。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B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C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
D梁师成用事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是( )
光教以诚?????????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
啖以即大用???????或师焉,或不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孝正直的一组是(?)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⑤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进士第,不就选。
(2)????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
3、阅读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与役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责:责问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是说也,人常疑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因芝妻伯父董昭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昭犹惮芝,不为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4、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七月既望(????)
(2)击空明兮泝流光(????)
(3)渺渺兮予怀(????)
(4)斗牛之间(????)
(5)倚歌而和(????)
(6)山川相缪(????)
(7)酾酒临江(????)
(8)正襟危坐(????)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益:增加,译为补益
B.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济:成功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治:治理得好
D.二十二人并列于朝列:陈列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
①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②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③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④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⑤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⑥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政论文,是欧阳修上书劝谏为人君者不要闻朋党而色变,关键要善辨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B.作者在第二段所阐述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观点相同。
C.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问题,再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意味深长地点明写本文的意图。
D.“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由此议论可看出,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3分)
译:???????????????????????????????????????????????????????????????????????????????????????
(2)更相称美,更相推让。(3分)
译:???????????????????????????????????????????????????????????????????????????????????????
(3)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3分)
译:???????????????????????????????????????????????????????????????????????????????????????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有子曰:“其 为 人 也 孝 弟 而 好 犯 上 者 鲜 矣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务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