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01-13 20:19: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观察下面这则漫画,描述其内容,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
(1)内容:(3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15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内容:中国老师和外国老师讲授的是同样的内容,但求学者明显偏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请从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3分, 50字左右)
(1)简述堂吉诃德斗风车的故事。
(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本章孔予的话有什么含义?
选答第(??)题


参考答案:
(1)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翅翼看成巨人胳膊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蹩进(bié)粮囤(tún)丛冢(zhǒng)搭讪(shàn)
B.瘐毙(yǔ)拗开(ào)纸锭(dìng)悚然(sǒng)
C.福祉(zhǐ)伺候(sì)账簿(bó)咂摸(zhā)
D.商贾(jiǎ)缜密(shěn) 打烊(yáng)债券(juàn)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商贾(gǔ)?缜密(zhěn) 打烊(yáng)??债券(quàn)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这个善良的孩子,①他的每篇小说所有都以一句话来做结尾:“后来一切都好。”这样的结尾看上去过于平淡,②可实在又像是一个智者的和平寓言,不是么,它虽是一个孩子简单的好心,③但又何尝是人类最终的集体愿望呢?④世上活着的生命不企盼哪一条“后来一切都好”呢?无论是一个儿童,还是一个总统。(3分)
A.用词重复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B.词序不正确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____。
C.意思表达不正确的一处是_________(填序号),修改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A①删去“所有”。 B、④世上哪一条活着的生命不企盼“后来一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修改题,考查角度较为全面。①句考查的是病句辨析中的重复赘余,④句考查的是病句辨析中的语序不当,⑧句考查的是否定不当造成不合逻辑。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针对刑警的做法,写一段评论(可赞同也可否定),100字以内。(6分)
“丢、丢、丢手绢……”这个“古老”的游戏现在基本绝迹。但2010年1月28日晚上,南京浦口的一位警察和几十个大学生在黑暗中玩了一回这样的游戏,是为了帮一位女大学生找回被盗的手机。
28日晚上,泰山新村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大学女生的报警。这名女生当时在教室上晚自习,出去上洗手间回来发现放在课桌上的手机不见了。刑警李明月立即赶往现场,报警女生说自己去洗手间的时间很短,同学也反映在这期间,无人离开过教室。因而这名女生请求在教室里的同学都不离开后报了警。刑警李明月判断手机应该还在教室里。报警人提出:让每位同学翻开自己的书包和口袋,证明清白后再离开教室。
刑警李明月并没有满足报警人的要求,他询问了手机型号和价格后,发现倘若按照盗窃赃物认定价值的话,这部被窃手机仅值数百元。
李明月在和学校领导沟通后,有了主意。他对学生们说道:“这位同学手机丢了,肯定是哪位同学无意中把它当成自己的手机了。但这位同学误会了,还报了警。如果让拿手机的同学当场还回来,可能解释不清楚。这样吧,我们做个丢手绢的游戏。”“关灯,大家都离开座位,围成个圈。”20多名大学生按照李明月的要求,离开了座位,参与到游戏中。
“丢、丢、丢手绢……”同学们一边喊着,一边拍手,一个接一个同学转着圈,回到自己座位上。在这个过程中,民警给学生讲起了自己办案的小故事以启发学生的道德思维。10分钟后,见大家都返回座位了,刑警李明月示意开灯。李明月对课桌进行搜寻,果然在一张课桌抽屉里,发现了一部手机。经确认,这正是失窃的手机。据推测,“小偷”在做游戏时,悄悄将手机放在了抽屉里。“手机找回来就行了,警方和校方也不想追究是谁拿走的,大家都是大学生,不要为此事影响自己的学业。继续自习吧。”李明月说完便与同事离开了教室,但长久的掌声却一直回荡在教室外的长廊上。


参考答案:赞同,如果李刑警直接将偷盗者绳之以法,那么该学生将声名扫地,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写评论,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事件,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并就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做简洁的论述。解答本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