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1-13 20:12: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小题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为诗歌意境类的情景再现能力考查试题。要求我们对某联或某句再现景象。我们看此诗颔联描绘了秋气初肃时,群山萧瑟,落叶缤纷,天空愈发显得阔大,更加高远。远远望去,在月光照耀下的澄江碧波无澜,似白练一般。画面给我们阔大,明净,高远的感觉。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我们看尾联写希望乘船归去,横笛吹起,嘹亮四野。这种心思有白鸥明了,愿与其盟。这里乘船归去、横笛、白鸥,几个意象给我们呈现的是远离尘世,遁迹世俗的隐士情怀。所以此诗写的是诗人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细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①,簟卷碧牙床②。
楚女③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注]①白玉堂:指天宫。②碧牙床:指天空。③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整首诗是怎样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的?


参考答案:
诗的前两句,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如天宫白玉堂前飘拂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长短句”“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B.“现代诗”一般指“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诗体,在形式上冲破了旧体诗的限制,在用韵、平仄、句式上都没有严格的规定,采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易为读者接受。
C.新闻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它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而报告文学则不用强调真实,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记念刘和珍君》选自他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也强调真实。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 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古人一般都悲秋,刘禹锡、毛泽东两位诗人却颂秋。
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王湾《次北固山》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的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诗眼是‘平’‘失’‘悬’三字,生动地描述了水势浩淼,风帆高悬


本题解析:(回答时应这样考虑:“平”、“失”两个字写出水势,“悬”则写出了旅途顺畅,从所描绘的画面看,境界开阔,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