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1-13 19:38: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C.自 1993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据统计,我市 60 周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达到 145.6 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 A项,重复累赘,“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C成分残缺。应为“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项不合逻辑(语序不当)。“不仅……还”表递进关系,原句内容倒置,应该是“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先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在高中学生不喜欢阅读世界名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名著不能增加高考语文得分。
B.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大家恍然大悟。。
C.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用户可以通过电视上网,进行娱乐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D上网就是一种娱乐活动,这里是语义重复。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短语结构协调一致。(字数不得增减)(4分)
黄河,你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当你腾跃下青海高原后,愈来愈威风凛凛,疏狂不羁。你这孔武的东方巨龙,以铜头铁臂撞开大峡谷,用尖牙利齿撕碎黄土高原。
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一甩龙尾,卷起千堆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瀑布泻天;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起地动狂飙;嵯峨陡峭的青铜峡里,你龙身一抖,搅起浪万叠……


参考答案:参考示例: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龙尾一甩,卷起千堆雪;嵯峨陡


本题解析:外部结构恰当,计2分;内部结构一致,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帮助学生“砍断自卑的枷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B.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C.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D.70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可歌可泣”在这里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style="WIDTH: 361px; HEIGHT: 84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361">A.祟高?
B.沉缅?
C.作弊?
D.抉择? 灰烬?
懊悔?
炫耀?
斟酌? 激励?
钦佩?
磕跘?
斑驳? 势不两立?
完美无瑕?
汗流浃背?
怨天尤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