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19:32:22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秋夜无月①
樊增祥
亘古清光彻九州,今夜烟雾锁琼楼②。
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注释:①此诗写于1905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②“琼楼”:指月亮。
① 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这首诗一、二两句的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三、四两句意为人们不要因中秋夜天阴无月看不到祖国山河而发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小题1: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
小题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形象写出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空有白白的之意,结合原文可知此字蕴含着离恨和无奈。
小题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至少写出两种。如开头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空字双关等。
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1)词的上阕写出了怎样特点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以景取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写出了清泉寺优雅清新的风光和环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愉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注]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