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18:11:4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鼻对
方孝儒
方子病鼻寒,鼻窒不通。踞炉而坐,火燎其裳。裳既及膝,始觉而惊,引而视之,煜煜然红,盖裳之火者半也。于是骂鼻曰:“夫十二官各有主司,维鼻何司?别臭察微。臭之不察,何以鼻为?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雍蔽之祸,岂不大可悲乎?”
久之,鼻忽有声,声与口同。曰:“我受命为子之鼻,今二十又二冬。兰茝椒桂,其气苾方,我闻我知,俾子佩藏。槁莸腐鲍,风腥气恶,我觉其秽,俾子避匿。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今子乃昧于治身,宜暖而寒,去裌就单,为风所加,外铄内郁,雍我鼻观,遂至火燎切肤,而不知其然,皆子之过也,于鼻何罪?假使服食以节,起处有常,顺阴燮阳,无所败伤,宁有不闻馨香乎?且古之志士,至于耄老,犹且居不求适,维道是奋。大雪皴肌,而炉不暇近,恐适意之致毒,知炎上之生灾,可不慎也?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①。方当茹冰嚼雪,块枕草坐,愁思怵迫,冻饿摧挫,犹恐不可;而乃放不加思,恣意颓惰。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不此之责,而反诮我为何哉!夫雍蔽之祸,厥有攸自:秦亥蛊昏,赵高乃弑;彼梁偏任,始有朱异;隋广淫酗,而世基以肆。木不虚中,虫何由萃?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顾乃偏僻猜忌,执一遗二,以莸为薰,椒兰是弃,由是祸乱交兴,宗覆社圮。今子不务自尤,而维鼻是訾。一身之理且不达,况于政治也哉!”
方子仰而嗟,俯而愧,屏火捐炉,凝神养气,既而鼻疾果愈。
注:荼毒之祸①,丧父之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遽俾火毒烬裳及衣俾:让、使
B.假使服食以节节:节制
C.臭之不察察:察看
D.既而鼻疾果愈既:不久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我觉其秽
B.臭之不察
则或咎其欲出者句读之不知
C.何以鼻为
D.踞炉而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子靠在炉边烤火,火烧着了衣服,直烧至膝部才发觉,于是责怪鼻子不管用。
B.秦二世胡亥因为受到赵高的蒙蔽,所以最终杀了他;隋炀帝因为沉迷酒色,所以世基才敢放肆作恶。
C.鼻子反驳方子说:如果你生活有规律,衣食有节制,顺从阴阳,身体没受伤害,我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你应该责怪的是你自己。
D.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鼻道阻塞不通的危害,并以此说明治国也必须做到言路畅通,不偏听偏信,否则会招致祸乱。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火帛之臭亦烈矣,而尔顽若不知,遽俾火毒烬裳及衣。(4分)
(2)当祁寒时,遽自溺于火,为身计者,良已左矣。(4分)
(3)此三主者,苟以至公为嗜好,以众庶为耳鼻,上宣下畅,无所凝滞,虽有奸邪,何恶之遂?(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C 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上句“别臭察微”大意可知,察:察觉。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第一个“其”为人称代词,“它们”??第二个“其”为指示代词,“那,那些”。B项“之”均为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以”均为介词,“用”。 D项“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所以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不是秦二世杀了赵高,而是赵高杀了秦二世。所以选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臭、遽、裳、溺、计、良、苟、众庶、虽。
译文:
我鼻子受寒,鼻道阻塞不通。倚附炉而坐,炉火烧着我的下衣。下衣烧成灰烬又烧到膝部,方才察觉而大吃一惊,撩起下衣一看,火苗闪闪发红,原来被火烧毁的下衣已有一半了。我于是骂鼻说:“十二种器官各有主管的对象,鼻主管什么?无非是察别细微的气味。不能察别气味,还要鼻子做什么呢!现在烧帛的气味够浓烈的了,但是你愚钝不知,就使火焰烧完下衣而蔓延至上衣。蒙蔽的祸患,难道不是太可悲了吗?”
过了好久,鼻忽然发出声音,声音同由嘴中出来的一样。说:“我接受命令作您的鼻子,到现在已有二十二年了。泽兰、蕲茝、椒聊、木犀,它们的气味芬芳,我能嗅闻得到,使您佩戴收藏。枯木、臭草、腐肉、鲍鱼,气味腥恶,我知道它们污浊,使您避藏。您脚不乱行、登山不遇毒物的原因,都是由于我称职啊。现在您竟然不晓养身,应当保暖却受寒,脱掉夹衣,穿上单衣,被风邪侵袭,体表高烧,体内郁滞,气机不畅,使我的嗅觉受阻,以至于火烧切身,却毫无察觉,这都是您的过失啊,对于鼻子来说有什么罪过呢?假如衣着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顺从阴阳,没有什么受伤,怎么会闻不到气味呢?再说古代的有志之士,到了老年,尚且生活不求舒适,只是奋求学问,大雪使皮肤皲裂,也不悠闲地烤火,唯恐适意会产生危害,知道向火能造成祸患,难道可以不谨慎吗?现在您正处在青年时期,就遭受丧父之祸。正应吃冰嚼雪,以土块为枕头,以草荐为坐席,忧思惊惧,冻饿挫折,还恐怕不能表达对父亲的孝心;您却恣纵无已,不多思虑,放肆无忌,颓废懒散。当大寒时,就自己沉迷在火炉旁,为自身考虑的话,实在已经错了。不责怪自己,却为什么反而责备我呢!蒙蔽的祸患,它是有所始的:秦二世胡亥昏惑,赵高才能弑杀他;梁武帝萧衍只信任逢迎之徒,方才有朱异弄权而致城破之患;隋炀帝杨广沉迷酒色,虞世基便放肆作恶。树木内部如不空虚,蚂蚁从哪里聚集呢?这三个君主,如果把最大的公心作为嗜好,将百姓当作耳鼻,政情就能上下通达,没有什么阻碍,即使有诈伪邪恶之人,又有什么罪恶能得逞呢?反而偏狭猜忌,偏信个别邪恶之徒,弃置众多忠义之士,把臭草当作香草,而抛弃芳香草木,从此祸乱不断产生,以致国家倾败。现在您不着力责备自己,却一味訾骂鼻子。自身的调理尚且不能明白,何况对于国事呢!”
我仰面叹息,低头愧思,弃去炉火,聚精会神,调养正气,不久鼻疾果然痊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 ] A.胜负之数(shù运数),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六国互丧(sā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
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思厥(jué他的)先祖父,暴(bà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为下列各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题1:对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弹:畅快地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选自《诗经·卫风·氓》)
D.灭六国者,六国也。(选自杜牧的《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因为,是两个词,因,副词,因而,于是;为,动词,写。
小题2:试题分析:A项,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代词,这/形容词,对的,正确;D项,代词,代歌女/助词,凑足音节,没有意义。
小题3:试题分析:例句与B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C句都是一般常式句,D句为判断句。
点评:本题的材料是课文中的一小段。对文言的学习,以“本”为本。前一个“本”指课文。一定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认真读好教科书”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考题取自课外,但考点均在课内。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只有通过自己独立地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才能从中真正掌握必备的知识,形成可靠的阅读能力。这一过程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要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意文章中的注释、重要的词句及一些有深意的句子。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尤其是要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做必要地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全面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白居易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为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小题1: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袖中藏着
B.箴时之病,补政之缺。针砭、规戒
C.往往流闻禁中皇帝居住的地方
D.而士君子多之。多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赵氏求救于齐。
B.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与之宰相。何厌之有?
D.况能文,而性浮薄。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B.袖文一编,投(于)著作郎吴人顾况。
C.(因为)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D.由是(皇上)多见听纳。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
②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③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D
本题解析:
小题:赞赏、称赞。
小题:连词,都表示转折。A介词,对;向。B前者介词,用;后者动词,认为。C前者代词,代王锷;后者没有实在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小题:补出的省略成分应是:白居易的劝谏。
小题: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