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1-13 18:09: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题文】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8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微风抚摸着孩子的面庞,阳光洒下一片和谐,不远处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图文转换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仔细观察画面是描写的前提。所给画面涉及小孩、兔子,描写的重点是小孩的表情、动作,体现的中心意思应该是孩子的童心、孩子对动物的爱护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同时还需要注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在当今青年成才过程中,人们对机会与努力何者更重要,存在不同的观点。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你会怎么说呢?
  正方:中国古代有个姜子牙,民间称他为姜太公。他虽有匡时济世之才,终因缺乏机遇而穷困大半生。直到年过七十在渭水钓鱼,被外出打猎的周文王遇到后,他的抱负才得以施展,辅佐两代贤君,实现了兴周灭商的伟大理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由此可见,机会比努力更为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可从姜子牙的成才最根本的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姜子牙不是今天青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组是(??)(3分)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欧盟委员会去年年底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悬殊。
D.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凭借95枚金牌,使中国军团在伦敦残奥会上位居奖牌榜第一,继北京残奥会后再创辉煌。
B.9月24日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为了培养学生成人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团委开展了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C.从2011年10月开始,全国工商系统为期9个月开展了打击商标侵权专项行动,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9万多起。
D.中秋节逐渐变成“月饼节”,这提醒了我们,当物质文明日益发达,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也正在一点点被侵蚀。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成分残缺,句首出现介词让句子缺少主语,应该把“使”去掉,让“中国军团”做句子主语。B搭配不当,“开展了……宣誓仪式”,“开展”与“仪式搭配不当,应该是“举行……仪式”。C语序不当,把“为期9个月”放在“开展了”后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②旦日,客从外来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A.①④
B.②⑥⑧
C.③⑦⑨
D.⑤⑩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B项中的几句与例句中的“从”都当“由,自”讲,A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跟从、跟随”讲,C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向谁学习”讲,D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听从、顺从”讲。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