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10:19:50
1、阅读题 附加题(20分)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内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节)
注:①太牢具:牛羊猪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D.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出入:支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善,陈孺子之为宰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请割荥阳以西以和焉用亡郑以陪邻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意为亚父使,乃项王使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小题3: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相互怀疑。
B.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文:楚使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给项王。
C.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译文:如果不是善用智谋谁能做到这样呢?
D.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译文:至于按照功劳应封给爵位和食邑,项王有偏心,人们因此不归附他。
小题4:下面句子中都能正面直接表现陈平足智多谋的一项是(4分)
①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②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③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④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
⑤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怀疑,他愤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古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B.语间益轻盗贼为无能也
C.乃二十左右顾影少年也
D.醉饱熟睡,莫负殷勤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初,鲁国孔熙先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为员外散骑侍郎,不为时所知,愤愤不得志。父默之为广州刺史,以赃获罪,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为救解得免。及义康迁豫章,熙先密怀报效。且以为天文、图谶,帝必以非道晏驾,由骨肉相残;江州应出天子。以范晔志意不满,欲引与同谋,而熙先素不为晔所重。太子中舍人谢综,晔之甥也,熙先倾身事之,综引熙先与晔相识。
熙先家饶于财,数与晔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晔既利其财,又爱其文艺,由是情好款洽。熙先乃从容说晔曰:“大将军英断聪敏,人神攸属,失职南垂,天下愤怨。小人受先君遗命,以死报大将军之德。顷人情骚动,天文舛错,此所谓时运之至,不可推移者也。若顺天人之心,结英豪之士,表里相应,发于肘腋;然后诛除异我,崇奉明圣,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小人请以七尺之躯,三寸之舌,立功立事而归诸君子,丈人以为何如?”晔甚愕然。熙先曰:“昔毛玠竭节于魏武,张温毕议于孙权,彼二人者,皆国之俊义,岂言行玷缺,然后至于祸辱哉?皆以廉直劲正,不得久容。丈人之于本朝,不深于二主,人间雅誉,过于两臣,谗夫侧目,为日久矣,比肩竟逐,庸可遂乎!近者殷铁一言而刘班碎首彼岂父兄之仇百世之怨乎所争不过荣名势利先后之间耳及其末也唯恐陷之不深发之不早戮及百口犹曰未厌是可为寒心悼惧岂书籍远事也哉今建大勋奉贤哲图难于易以安易危享厚利收鸿名一旦苞举而有之岂可弃置而不取哉!”晔犹疑未决。熙先曰:“丈人奕叶清通,而不得连姻帝室,人以犬豕相遇,而丈人曾不耻之,欲为之死,不亦惑乎?”晔门无内行,故熙先以此激之。晔默然不应,反意乃决。
?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四卷》)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得久容容:容纳
B. 过于两臣过:错误
C. 熙先倾身事之?事:巴结
D. 由骨肉相残由:原因,理由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为员外散骑侍郎?父默之为广州刺
B. 综引熙先与晔相识?数与晔博
C. 以范晔志意不满?以物输之
D. 熙先乃从容说晔曰?反意乃决
3. 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都能体现孔熙先用计谋劝范晔^造**的一项是()
①数与晔博,故为拙行,以物输之
②熙先倾身事之,综引熙先与晔相识
③大将军英断聪敏,人神攸属,失职南陲,天下愤怨
④丈人奕叶清通,而不得连姻帝室
⑤以范晔志意不满,欲引与同谋
⑥以为天文,图谶,帝必以非道晏驾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③D. 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鲁国人孔熙先不仅有才华,他精通文学和历史,并通晓数术,而且有纵横天下的才气和?抱负。担任员外散骑侍郎时,不被当世人所了解,愤愤而不得志。
B. 孔熙先家非常富有,他常常和范晔在一块儿赌博,他故意赌得不好,将钱输给范晔。
C. 孔熙先游说范晔^造**,因为他们很亲近,范晔早就知道孔熙先有^造**的想法,范晔就毫不犹豫下决心^造**。
D. 范晔家人品行不端,孔熙先就以此来激怒范晔,范晔于是下定了^造**的决心。
5、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
[?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