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10:10:47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世基①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后星孛虚、危,历氐,余百日,帝访群臣。世南曰:“昔齐景公时,彗见,公问晏婴,婴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为戒耳。’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灭。臣愿陛下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慎终于初,彗虽见,犹未足忧。”帝曰:“诚然,吾良无景公之过,但年十八举义兵,二十四平天下,未三十即大位,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上天见变,其为是乎?秦始皇除六国,隋炀帝有四海之富,卒以骄败,吾何得不戒邪?”
帝尝作宫体诗,使虞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①世基:虞世南的哥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议者方晋二陆方:相比
B.迁太子中舍人迁:贬职
C.公穿池沼畏不深穿:开掘
D.使虞和和:依照别人诗歌的题材、体裁做诗歌
小题2:文中“景公惧而修德”中的“而”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蟹六跪而二螯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虞世南“忠直”和“多才”的一组是(3分)?(?)
A.①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②引为府参军,转记室
B.①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②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
C.①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②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
D.①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②迁太子右庶子,固辞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和虞世基同胞兄弟,都以才学闻名当时。虞世基文章写得清新刚劲,超过虞世南,但不如虞世南学问渊博。
B.虞世南安贫乐道,坚守节操,重情厚意,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又要杀虞世基,虞世南抱着虞世基大哭,请求代虞世基而死。
C.虞世南认为,天变不足畏,事在人为,唐太宗只要勿以功高而自矜,勿以太平久而自骄,善始善终,天下就会长治久安。
D.秦王李世民很看重虞世南的才学,但不喜欢他的刚直,即皇帝位以后,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常与他商榷古今,采纳他的建议。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4分)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2)把下面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②自谓三王以来,拨乱之主莫吾若,故负而矜之,轻天下士。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
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
D.勃功不
如臣平比得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之甚厚
B.陛下不知其驽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以嘉名
D.里中社,平为宰 君家妇难为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小题5:翻译。(6分)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3、阅读题 ?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 (取材于《晏子春秋》)
?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攒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去:离开,离去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5分)
译文:?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追究
C.不痛绳之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以咏首荐但以刘日薄西山
B.咏引前事为言既自以心为形役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鸟倦飞而知还
D.饥者八九齐谐者,志怪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坚持惩办张永德,但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