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一)

时间:2019-12-28 10:02: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
探寻书法美学意象差异的形成原因,应该追溯到时代美学潮流。六朝书法家多为门阀士族,以登临山水、留恋诗酒之余为书,耳闻丝竹管弦、郎侬唱和的靡靡艳歌,目睹山明水秀、鸟语花香的绮丽风光,再将所感受到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物亦即客观事物的优美形象融入书法,自然要“以流美为能”;唐人自北朝以来历经战火兵燹之乱,整个社会长期存在的以金戈铁马为美的尚武精神,熏陶熔铸了大批有名或无名的书法家的美学思想。他们与关陇健儿朝夕相处(或许书法家本人就是其中一员),对后者那种质朴豪放的性格和威武强健的形象久已耳濡目染,加之习见深峻的山泽、广阔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胡马嘶风、悲笳动月、旌旗耀日、佛像凌空,其阔大的气势、粗犷的线条、强劲的节奏、豪迈的风度、威严的姿态,经过形象思维的感受,提炼而融入书法艺术,自然会使传统的书法形象脱胎换骨,面目一新,而形成唐代书法家特有之雄峻坚实的风格。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更促使了唐代书法家自主意识的流露和唐代书法美学模式的建立。当然,打破六朝权威的迷信,并不意味着对江南先进文明与文化遗产的全面排斥和简单否定。如张怀瓘对右军各体书法,还以推崇居多,仅就草书、章草二体提出异议,可见还是以继承为主。但这勇敢的不同意见,却如春雷惊蛰,向世人宣告着美学领域的复苏。“若所见与诸子雷同,则何烦有论?今制品格以代权衡,于物于情,不饶不损。惟以理伏,颇能面质,冀合规于玄匠,殊不顾于聋俗,夫聋俗无眼有耳,但闻是逸少,必暗然悬伏,何必须见?见与不见,一也。”这以其标新立异骇世惊俗的直言谠论、令人顿开茅塞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振奋着昔日不遗余力地推崇六朝模式、今朝却非打破六朝框架不能求得自身之发展的唐人的精神,鼓励和引导着唐人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去开拓和探索。
小题1:根据原文,对书法美学意象差异形成的最根本原因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书法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六朝书法家多为门阀士族,唐朝书法家多与关陇健儿有联系。
B.书法家的美学主张不同,六朝书法家“以流美为能”,唐朝书法家崇尚雄峻坚实的美。
C.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书法家的美学思想。
D.后世书法家追求一种标新立异、惊世骇俗的美学鉴赏与批评标准。
小题2:下列对“初唐时代审美兴趣重心的回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的审美思想表现为对柔靡香软、醉生梦死的六朝之风的扬弃,崇尚雄峻坚实的壮美风格。
B.初唐审美思想经历了一段对六朝之风的背离之后,又走上继承风韵和美的传统之路。
C.初唐审美思想打破六朝权威迷信,走出靡靡艳歌式的框架,崇尚质朴豪放和威武强健。
D.初唐审美思想融入了时代内涵,向那似乎已由前人走得烂熟其实还是尚未可知的领域开拓和探索。
小题3:根据文意,请写出你对“书法美学意象”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3分)
书法美学意象是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海阔天空破浪行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起航侧记
新华网“武汉”舰12月26日电(记者朱鸿亮)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6日13时45分,在“武汉”号指挥舰的带领下,由两艘导弹驱逐舰、一艘综合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的海军护航编队缓缓离开码头,驶向大海。
从这一刻起,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将穿行4400多海里,横跨太平洋、印度洋两个大洋,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护航任务。
几分钟前,记者在“武汉”舰最上方战位看到,前甲板水兵放下系在码头上的绳索,拖船冒出一缕细烟,向左前侧开动。舰上官兵向码头上前来送行的800多名官兵挥手道别,一湾海风吹拂着海军将士白色的新式军装,如同掀起阵阵波涛。
出征仪式是在半个小时前开始的。前来为广大官兵送行的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说,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约600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穿马六甲海峡、过曼德海峡,沿着亚欧大陆的南缘航行,访问了40多个国家,最远抵达了非洲东岸,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今天的索马里境内,仍保留着一个名叫“郑和村”的地方。
郑和昔日拜访过的索马里海域,今天因海盗猖獗而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今年年初至11月,有40多艘船只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目前仍有20多艘船只、近300名船员被海盗扣押。这期间,我国有1265艘次商船通过这条航线,20%受到过海盗袭击。
该海域频繁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严重危及我过往船只和人员安全,对我国家利益构成重大威胁。针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海盗行为,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多项决议,呼吁和授权世界各国到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我国此次派遣军舰赴该海域护航,正是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采取的行动。
水兵放下系在拖船上的绳索,“武汉”号的前部越过码头。军舰继续前行,人们继续挥手,但岸上的人影渐渐变小,《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的旋律渐渐弱去。
“武汉”号驶出军港,“微山湖”号和“海口”号紧随其后。海浪在不知不觉间变大了,战舰破浪前行,白色的浪花在船后形成了一个长条形的方阵。从“武汉”号上向后望去,另外两艘舰船上彩色的满旗迎风飘扬,宛若多云的天空中繁星点点。
突然间,阳光破云而出。眼前已是一望无际的宽阔海洋,风从海上吹来,夹杂着温润的气息。
前方,正是一片海阔天空的新天地。
小题1: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中“侧记”二字表示文体,往往指活动的侧面记述;所以本文只是描述中国海军护舰编队出发时的威武场面,没有仪式全过程的报道。
B.本文符合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特点。
C.文中多处景物描写,如“突然间,阳光破云而出。眼前已是一望无际的宽阔海洋,风从海上吹来,夹杂着温润的气息”,暗示读者,本文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
D.“一湾海风吹拂着海军将士白色的新式军装,如同掀起阵阵波涛”等描写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小题2:简述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赴索马里海域的理由。(6分)
小题3:作者提及当年郑和率领船队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今天的索马里境内,仍保留着一个名叫“郑和村”的地方有何意义?请简要阐述。(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
①在许德珩的成长过程中,他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家庭和教师经历的影响,二是社会的影响。这两方面让他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推动者之一。
②1890年,许德珩出生于江西九江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少年时期,许德珩从家中看到梁启超、邹容、章太炎等人的进步书籍,受到改良、维新思想的影响。通过中学老师的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1915年,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
③许德珩入学第一学期,其父亲就突然病故了。失去了生活来源,许德珩的学业无法继续。这时,幸好得到蔡元培校长的帮助,给了许德珩一份翻译工作,每个月有10块大洋的薪酬。对于那些富家子弟来说,10块大洋仅够他们应付一两天的开销,而许德珩却能每月省出其中的5块大洋寄给他母亲,自己只在校门外简陋的饭铺里用火烧、素面充饥。
④许德珩说,他当时所有的家当就是一条床单,睡觉时一半用来铺一半用来盖。1919年5月3日深夜,北京大学西斋宿舍的窗户里仍跳跃着微弱的烛光。烛光下,许德珩把他仅有的这床白色床单撕成一条一条,用来书写标语,为第二天的游行做准备。
⑤5月4日中午,全市3000多名大中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大会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他在宣言中呐喊:“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集会后,他们列队来到东交民巷,准备向外国驻华使馆递交《陈词》。但是,同学们被中外军警阻挡在使馆区以外,交涉了两个多小时,仍不准他们进入。无奈,大家推举出许德珩等4名学生作为代表,才得以进入使馆区将《陈词》递交给美国使馆。面对中国人不能进入中国土地的现实,同学们义愤填膺。大家来到位于东单牌楼附近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家,用火柴点燃了曹汝霖卧室的罗帐,赵家楼随之燃起熊熊大火。不久,大批警察和士兵蜂拥而至,许德珩与几名走在后面的同学被军警逮捕。后来,经蔡元培等北京7所高等院校校长联名保释和孙中山、林长民等政治家呼吁,5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32名被捕学生。
⑥195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全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回忆起往事,他的女婿邓稼先忍不住问,您当年在蔡校长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还有两个月就能从北大毕业了,却去参与五四运动,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许德珩脱口而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⑦其实,对于五四运动的结果,许德珩并不满意,他也从不以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自居。1919年8月29日,他在致中国青年党创始人曾琦的信中这样写道:“这回运动,好时机,好事业,未从根本上着手去做,致无多大的印象于社会,甚为咎心。个人的学识不足,修养不到,以后当拼命从此处下手。”半年后,许德珩登上博尔多斯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他认识了后来相伴相知一世的妻子劳君展,两人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徐悲鸿、刘半农、严济慈等34人到贺。
⑧1927年1月,经蔡元培推荐,许德珩结束了7年的旅欧勤工俭学,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讲授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史。因为课程受欢迎,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学校不得不将他的课程安排在大礼堂讲授。后来,受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的邀请,许德珩到黄埔军校兼任政治教官。在广州发生国民党右派和军阀屠杀共产党人的政变之后,许德珩经香港来到武汉,继续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等学校传播社会主义知识。
⑨1931年夏,在阔别12年之后,许德珩回到母校担任社会学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到各个大学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因此被当局逮捕,经宋庆龄、蔡元培等鼎力营救才被释放。出狱后,许德珩更加积极地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并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二·九”运动当天,许德珩和妻子走在游行学生的队伍中,与同学们一起迎着军警的大刀和高压水龙头昂首前进,身上的棉衣结了一层冰甲,同学们因此深受鼓舞。
⑩1948年夏,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生典礼。校长胡适发表讲话,劝大家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紧接着,许德珩也发表讲话。他对同学们说:“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做什么人上人,而应该立志做人中人。”
⑾许德珩认为,学习五四青年,不要局限于了解当年谁放火烧了赵家楼,谁起草了《五四宣言》,而应该从五四青年的人生选择上得到启发。在大浪淘沙的100年中,很多青年曾投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运动中并光耀一时,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得不激进了,甚至走向了反面。只有那些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高于自己生命的青年,才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选自许进《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有删节
小题1:分析第6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小题2:请分析传主的形象。(5分)
小题3:胡适鼓励学生做“人上人”,许德珩却鼓励学生做“人中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同谁的观点。(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2.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3.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天下最低价
海蜇?
这是我第一次摆地摊,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笔生意。正在沮丧的时候,从人流中冒出三个约十岁的小女孩,围在我的小摊前观看。其中—个显然被装有小纽扣电池、闪闪发光的胸章吸引了。她叫另外两个先去帮她买烧烤,自己留下来选购。她蹲下来,拿起胸章端详了一会儿,问多少钱,我说八块。她说四块!我不答应,因为几乎赚不到钱。僵持了一会儿,小女孩突然笑嘻嘻地望着我,低声嚷道:“我求你了,叔叔,四块钱好吗?”哀求声连绵不绝,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招架不住,头一低,答应了。她付钱时问:“叔叔,你卖给我的真的是最低价吗?”我苦笑着说:“除了你,我再不会卖这么低价钱了!不然,我会饿肚子的。”小女孩听了,心满意足地吃烧烤去了。
小女孩走后,我的生意好起来了,当晚收入不错。于是,第二天晚上,我又在附近摆地摊,有一位中年妇女来问我发光的胸章多少钱,我说六块钱一个。她说便宜—点儿的话可以多买几个。我说,我讲的都是最低价,她不甘心地絮叨了一会儿,悻悻地空手离开。
就在这时,那三个女孩从人流中钻出来,和昨天一样,小女孩又叫另外两个伙伴去买烧烤,自己留下来选购。她挑了两条头巾说:“妈妈一条,我一条。”然后她问多少钱,我说已经是熟人了,直接给你最低价:四块。小女孩没说什么,又挑了一把指甲刀,说也是给妈妈买的,多少钱,我说三块。她没和我讨价还价。当她付钱时,我说:“为什么不给你爸爸选一件?”她听了一怔,脸上的快乐全跑光了。她把手里的头巾和指甲刀一放,说:“我不想买了!”然后,快步走了。我很后悔提出画蛇添足的建议。接下来,做生意也提不起劲来,当晚的生意很清淡,但我决定明天还来。
第三天,我在老地方摆好摊不久,那小女孩如天使般出现在我眼前,这回,她是一个人来的。她一蹲下就把手里的钱向我递来,说:“给,补你的四块钱!”我问为什么。听了她的讲述,我才明白昨天来问我价钱的中年妇女是她家里的保姆,小女孩派她来打探价钱,看看我给她的是不是唯一的最低价,我是不是在骗她。当然,我幸运地通过了她的考试,她愿意补上我少赚的钱。我谢绝了,但要求她告诉我为什么不相信人。
原来小女孩的爸爸是做生意的,近来很少回家,除了不停地往家里汇钱,什么都不管。家里常常只有她和妈妈、保姆。妈妈告诉她,爸爸说生意忙,不能回家是骗人的,因为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爸爸说爱她们母女也是骗人的。小女孩不相信,妈妈就说做生意的全是骗子。小女孩讲到这里,看着我,高兴地说:“你也是做生意的,但我知道你不是骗子,所以妈妈说的不对,所以爸爸也不是骗子,是吗?”我点头,表示赞同。这时,小女孩笑起来,蹲在小摊前说:“我要帮爸爸买个剃须刀,他老用胡子扎我!”她选好一个问多少钱。我说:“不要钱,送给你吧。”她却坚持一定要给钱。我伸出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0”,认真地说:“给这个数吧,最低价。”她说:“那好,伸出手来!”我伸出手,她用小手掌柔柔地贴在我的手掌上,表示付钱。
她调皮地问:“这是天下最低价吗?”
我说:“是的。”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地球上竟然有这么可爱的小女孩。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我”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表现了小姑娘的思想,性格的不同方面,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B.小说在叙述方面,采用顺叙的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小女孩的交往,并通过小女孩的话点明了她的家庭情况,线索清晰,有条不紊。
C.小说看上去写了小女孩,还有她的妈妈,保姆,其实,小说的核心人物是小女孩的爸爸,他才是作者最为关注的人物。
D.小说构思精巧,从一件小事入手,通过为数不多的人物,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受人忽视的社会问题——少年儿童的心灵保护。
E.小说以“天下最低价”为标题,以“我”这小说的重要人物,借“我”的行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诚信经商。
小题2:小说中的中年妇女买胸章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
小题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女孩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4:请结合小说内容,从“家长”“学校”“社会”等不同角度谈谈应怎样呵护少年儿童的心灵。
--------------------------------------------------------------------------------------------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