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9:52:2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此诗为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所作。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请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一身”“万死”两相对比,高度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②“六千里”“十二年”又分别从时间、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③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①该诗一方面叙“别离”之意,首联写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颈联寓情于景,表现分别时的无比凄恻、哀伤而怅惘之情。尾联写别后相思之梦,显得情深意浓,真切感人。
②另一方面又抒“迁谪”之情。第二联,用“一身”“万死”“六千里”“十二年”等词语,高度概括的自己屡遭贬谪的凄惨经历,表明抒发了被长期流放蛮荒之地的愤懑愁苦之情。(大意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醵: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请选择两个角度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参考答案:
小题1:角度一:前两句着眼于色彩的描写,枝上嫩叶重叠,绿渐成阴;在曲折出深的槛栏中,数朵小花吐蕾绽放。红绿相间,显出春天气氛的浓郁。角度二:后两句由前两句的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酴醵花开,蜜蜂采蜜;杨柳成行,燕子轻捷飞舞。蜂忙燕舞,好一幅活泼的春景画。
小题2:伤感/伤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小题1: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开篇点题,“聊凭危堞望”紧扣题目“边城独望”;(1分)总领全诗,引出后面对望中所见异乡景物的具体描写;(2分)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无处排遣的独处异乡之情。(2分)
小题1:①动静结合,诗歌描写了蒹葭、独树等静态景物,又描写了山生雾露、雁落河滩等动态景物;②有声有色,诗歌描写了蒹葭上的白霜、独树残存的秋色,又描写了戎垒传来惊心动魄的鼙鼓之声。
本题解析:
小题1: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要注意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回答,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再结合具体诗句回答内容的作用。
小题1:此题由“蒹葭、独树等静态景物”以及“山生雾露、雁落河滩等动态景物”总结出动静结合,由“蒹葭上的白霜、独树残存的秋色”“ 惊心动魄的鼙鼓之声”得出有声有色,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诗。
2、针对本诗,请简要分析其最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根据你的理解,将《鹿柴》这首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不少于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山水诗(田园山水诗)
2、映衬(衬托、反衬),一二句以有声反衬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俱寂静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的那一阵人语响,这是的空寂感更加突出。三四句以光亮反衬幽暗,(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的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不觉其暗,一抹余辉使斑斑驳驳的树影照应在树下的青苔上,那光影与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对比,反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意对即可)
3、相对开放题,学生要抓住诗中的意象,有画面感,吻合诗的意境即可。
例1:无声的寂静,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视觉,简单的20个字,展现了一副空山传语、深林返照图。整首诗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但在冷色中作者惨进了一点暖色,在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中,不至于幽森枯寂。
例2:苍苍莽莽的深林,显得阴暗潮湿;几缕阳光透过树的缝隙,照射在青绿的苔藓上,显得苍白无力。静谧中,随风飘来一阵话语声,风过处,一切又恢复了以往的安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6分)
满江红·登黄鹤楼①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②前珠翠绕,蓬壶殿③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④。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因相传仙人乘黄鹤过此而得名。②万岁山:北宋京城汴梁内皇帝营造的精美宏伟的假山。③蓬壶殿:汴梁内宫殿名。④膏锋锷:血肉浸透刀剑。
小题1:本词上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小题2:简要归纳本词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参考答案一: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以“荒娴”中的城郭、布满郊畿的“铁骑”写出了现实中的荒芜残破,以“花遮柳护”“珠翠绕”“笮歌作”等写出了昔日歌舞不断、富庶升平的景象,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
参考答案二: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先通过“荒烟”和破败的城郭,抒写了作者面对国家残破的伤悲;然后通过“花”“柳”“珠翠”“笙歌”等意象描绘昔日歌舞升平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的痛惜;最后写敌人铁骑践踏国土,含蓄地表达了对金人入侵的愤怒。
参考答案三: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先写登楼遥望所见到的荒芜残破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回忆昔日繁华升平的景象,最后想象京城附近金兵遍布的现状。整个上片,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痛惜之情,为下片作了铺垫。(明确表现手法,给1分;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给2分;解说表达效果或作用,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本词既抒发了词人面对国土沦陷、山河残破的伤痛之情,也表达了渴望以身报国,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答对一点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本题解析:这是有关诗歌的鉴赏考点。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小题1:学生从对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手法中选择一种进行鉴赏,赏析合理即可。小题1:学生能从诗歌描写的意象中理解所表达情感,即一方面悲痛之情,一方面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