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12-28 09:42: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昊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诗中的二、三两句描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它们暗示着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一句写眼前所见,与二、三两句所写景物有何不同?诗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据此可以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的绝句在结构上是四个层次:起、承、转、合。首句为起句,点题;第二句为承句,是诗意的发展;第三句是转句,是诗意的转折;第四句为合句,是诗意主题的总结。而本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别具一格之处,它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的二、三两句截取的是“破吴”后的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了如花一般的美人儿,拥簇着、侍候着越王,在宫里恣情欢乐的情景。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王宫中挤满了如花的宫女。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2.最后一句写今日的凄凉:只有几只鹧鸪鸟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与二、三两句所写的昔日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此,诗人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之情。再往深处想: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盛衰得失无不同出此理,统治者更应以此为鉴!(意对即可)
3.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歌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也就是说,这首诗没有“合”,或者说“转”中有“合”,也可以说诗人把“合”留给了读者。读者能在“转”前、“转”后的景物的鲜明对比中“合”出许多世事变化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乐府·杨柳枝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1) 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 诗中第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


参考答案:(1)叠词。好处: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写出了柳条婀娜多姿、茂密青翠的特点。
(2)诗中第三句描绘了柳絮洁白轻盈,洒满大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杨柳的怜爱(喜爱)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帝子:指滕王。槛: 栏杆
小题1: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4分)
小题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句中的“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大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2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 引发出来的。(2分)
小题2: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分析2分,感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结合注释翻译前两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诗歌第一句应该译为滕王阁面对着大江与渚岸。这样自然可以看出“临”字的居高临下之势。居于其上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临江而视,可见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 引发出来的。这里试题的第二步是在考查诗歌意象的辨识。
小题2: 从诗歌的后两联诗句“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中可以看出诗人抒发的应该是对事物变化,古代风流繁华已去,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之情。此题重在对第二句及七八句诗歌的分析。第二句应该是对已往的帝子的繁华热闹的想象描写,属于虚写中见事物繁华,意在与诗歌的最后两句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是同一时间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2)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反衬(乐景衬哀情或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②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②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
(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诗中的“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势,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或“烟村南北黄鹂语”,烟霭笼罩的山村,黄鹂唧唧喳喳的鸣叫,就像人在兴奋地说话)李诗中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早花柳丝竞相争艳,成群蜂蝶含情飞舞的情景。(意对即可)
(2)两首诗均写踏青所见,王诗前三联写了一幅雨后放晴,万物依然的春景图,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隐逸田园的乐趣。李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生动明媚,竞艳含情的春景图,以乐景写衷情,后两联转折,写出了自己潦倒的身世,表达了诗人羁泊天涯、欲归不能的凄苦心情和愁闷郁抑、无人理解的失意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