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28 09:37: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颔联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的两个动词“拂”和“侵”用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比(反衬),把春天妖艳而冬天凋零的花枝与春不媚容而冬不易色的竹子进行对比,衬托出竹不媚春色、独守寒冬的高洁品性,寄托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拂”和“侵”字都是拟人化(“拂”字答“通感”亦可)的写法。“拂” 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古诗文填空。(8分)
(1)?,或植杖而耘耔。?,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
(3)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前赤壁赋》)
(4)子曰:“无欲速,?,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参考答案:
(1)怀良辰以孤往;登东皋以舒啸
(2)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4)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鉴赏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秦?楼?月
向子湮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①,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小题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为何而“伤心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芳菲凋零,意境苍凉(2)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3)对战乱之前何等繁盛的故园风土人情的眷念(4)钦宗的生日即将来临,本是个欢庆的节日,现在国土已失,诗人虽率军抗金,但亦不能挽回大宋败局,抒发国耻未除之恨。(3分,任选三点)
小题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抓住“故园目断”“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些关键词句与注释中“靖康之变”就何揣摩出词人为何“伤心切”。
小题2:本题考查诗词情感的理解。理解情感要联系写作背景,柳词是官场失意之后与情人的离别,不涉及国家大事,而本词国破家亡之悲,明显不同。对于课内的词一定要好好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哪两个字运用得极为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2)诗中为了表现村居环境的“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
?


参考答案:(1)“邀”和“纳”。“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反衬手法。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一)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释】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
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远近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