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七)

时间:2019-12-28 09:28: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余光中生于1929年,中国现代作家,出版的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等十几部。
B.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诗人迭经盛衰寓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作有《春望》、《春夜喜雨》、《登岳阳楼》等。
C.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语出他的诗歌《山中》。
D.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郡阳(今江西波阳人)、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语出他的诗歌《终南山》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穴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积北宋南宋300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要求结合文段内容,联系题目中语句的上下文,根据文段中心内容,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对出下联。任选一小题。(4分)
  第一题
  ①冬去山明水秀_____________
  ②梅花吐蕊迎新岁_____________
  第二题
  春风春雨引万般春色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题①春来鸟语花香 ②喜鹊登枝送福来
  第二题:新岁新年开一代新篇


本题解析:解答时注意两点:内容上是春联,形式上对仗严谨、工整。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④①⑥②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①⑥②④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艺术家、科学家对举,是其主要思脉,循此判断,理出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见”,①先分说“艺术家”,⑥后分说“科学家”。②指出其错误,⑤先分说“真正的艺术家”,③后分说“真正的科学家”。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由于质量不好,价格偏高,服务意识不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每况愈下,公司一直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
B.从事思想工作的同志,要善于观察、分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见微知著,及早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C.在20国集团峰会上,七个新兴国家凭着经济上的重大进步鼎足而立,成为构建多边经济新秩序的重要角色。
D.上海世博会上,参观的人们,在沙特馆前排起了长龙,但一批人进去后约五分钟,后一批人才被允许接踵而至。


参考答案:.B(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与问题的实质。A项,惨淡经营: 尽心竭力地从事某项事业。C项,鼎足而立:指三方面的势力相对立。与实际不符。? D项,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