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8:56:32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日:“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②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 秦策一》)
【注】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炫熿:张扬炫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练以为揣摩简:简洁
B.臣请奏其效奏:进言
C.于是乃摩燕乌集阙摩:接近
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倨:傲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其如是,孰能御之
B.是皆秦之罪也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C.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妻侧目而视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A.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B.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C.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D.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译文:?
(2)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
(3)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译文:?
2、单选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①,武王伐纣②,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弑仁者,谓之贼;弑义者,谓之残③。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
[注]①汤放桀: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暴虐无道。传说商汤灭夏后,把桀流放到南巢(椐传在今安徽省巢县一带)。②武王伐纣:纣,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昏乱残暴,周武王起兵讨伐,灭掉商朝,纣自焚而死。③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④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
⑴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认为君臣的名分是绝对不可更易的,质疑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以下犯上的举动,并且认为这种做法是极不正确的。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贼仁贼义的残贼之人,是没有民众支持的独夫,算不得国君,所以流放他,讨伐他并没有什么不对。
C.孟子认为君王必须有保民、养民的重大责任,如果失责,人民可以将他推翻。他认定,君若不君,便不能责怪臣之不臣。
D.孟子指斥桀,纣都是残贼仁义的暴君,并以此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贼仁贼义,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独夫,就要被流放,被讨伐。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成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孟子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5分)
与冯宿论文书 ?韩愈
(1)辱示《初仕赋》,实有意思。但力为之,古人不难到;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不知古文,真何用于今世也,然以俟知者知耳。
(2)昔扬子云著《太玄》,人皆笑之,子云曰:“世不我知,无害也;后世复有扬子云,必好之矣。”子云死近千载,竟未有扬子云,可叹也!其时桓谭亦以雄书胜老子。老子未足道也,子云岂止与老子争强而已乎?此未为知雄者。其弟子侯芭颇知之,以为其师之书胜《周易》。然侯之他文,不见于世,不知其人果如何耳。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即使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不疑耳。足下岂不谓然乎?
(3)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一二年业之,庶几乎至也。然闵其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以之争名于时也。
久不谈,聊感足下能自进于此,故复发愤一道。愈再拜。
(注:冯宿,字拱之。婺州东阳人。公同年进士?扬子云:名雄)
小题1:第(1)划线句通过作者自己怪诞的遭遇,表现了?和?的矛盾。
小题2:(3分)简要说明第(2)段的举例论证的作用。
小题3:对第(2)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了解这个世界,这对我无所损害,后世还会有扬子云出现,一定会喜欢我的。
B?世人不理解我,这对我是没有妨碍。后世还会有像我一样的人出现,他们会喜欢我的文章的
C?我不了解这个世道,但也不会有害于我。后代会有一个叫扬子云的人来喜欢我的文章的。
D?世人不了解我,这对我是没有害处的,以后我还会出现,他们会喜欢我的。
小题4:结合全文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倡导写古文的韩愈认为,向古人学习写作古文已经很困难了,而更难的是不为世人所认可。
B?韩愈认为相对于《太玄》,《老子》不足道,是因为他尊崇儒家道统。
C?这封信是韩愈对于古文的好处不为人知,由所感发而作,从中也流露出他的坚强和自信。
D?这封信文笔简洁廉悍,强烈的感情贯穿始终。
小题5:结合课文《师说》的主要思想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3)段作者列举李翱、张籍学习状况的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