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8:55:04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卢怀慎,滑州人,盖范阳著姓。祖悊,仕为灵昌令,遂为县人。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量!”及长,第进士,历监察御史。神龙中,迁侍御史。
迁黄门侍郎、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领东都选。开元元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予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敞箦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桮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帝后还京,因校猎、杜间,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之文,帝自书。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六》选文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宪司按得其罪按:审理
B.由是狱决狱:案件
C.公第志之第:首先
D.还白怀慎大祥白:禀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直接表明卢怀慎“清俭”的一组是(?)(3分)
①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
②所得禄赐,予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
③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④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敞箦单藉,门不施箔。
⑤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这表现他忠贞正直。
B.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
C.卢怀慎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等候在那里,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D.玄宗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C。第,特意的意思。
小题2:D。④⑤两句都是从侧面表现的。
小题3:鉴于上两题难度较大,此题设计得较简单。主要考查了“候”的含义。
译文:
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著名家族。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卢怀慎在儿童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限量!”到他长大,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
升任黄门侍郎、封爵渔阳县伯。与魏知古分别掌管东都的选举事务。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于是结案。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又兼任吏部尚书,因疾病恳请退休,被批准。去世,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留下遗言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玄宗对此十分伤悼并感叹。
卢怀慎清廉俭朴不经营产业,衣服、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虽然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仍然寒冷饥饿。得到的俸禄赐物,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散尽。赴任东都去掌管选举,随身用具只有一个布袋。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天晚了摆饭招待,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临别时,卢怀慎握着二人的手说:“主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你们记住这些话!”到治丧时,家里没有留下储蓄。玄宗当时将要前往东都,四门博士张星上言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以正直之道处世,对他不给予优厚的赏赐,就不能劝人从善。”于是下诏赐他家织物百段,米粟二百石。玄宗后来回京师,在鄂、杜间打猎,望见卢怀慎家围墙简陋低矮,家人像办什么事,就派使节驰往询问。使节回来报告说是卢怀慎死去二十五个月后的大祥祭祀,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常暴坐宛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曰:“义不伤先人名。”(节选自《汉书卷三十七》)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贤:以…为贤,认为贤能
B、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说:通“悦”,高兴,愉悦
C、今梁王不伏诛。?诛:讨伐
D、鲁王闻之,大惭。?惭:惭愧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B、 随张王,以身死之
右之学者必有师?輮以为轮
C、如其伏诛,而后太食不甘味? D、景帝君叔案梁,具得其事
序八州而朝同列?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赵午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
B、孟舒率疲惫的士兵争相临战,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
C、田叔彻查了梁孝王使人杀人案,并禀报景帝。
D、田叔在对处理民告鲁王与阻止鲁王好猎的两件事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3分)
(2)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3分)
(3)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3分)
5、原文说“王以故不大出游”,“故”的具体含义指哪些?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1、C。2、B3、B。4(1)赵国人举荐他给赵王的丞相赵午,赵午向赵王张敖禀明了赵国人举荐田叔的事,赵王就让田叔担任郎中。(2)田叔担任丞相刚到任,(就接待了)亲自诉说鲁王夺取他们财物的百姓百余人。(3)大王您自己派人偿还给他们,不这样,就会被人认为大王您在做恶事,而我当丞相的在做善事了。5、“故”是原因的意思,既指田叔的行为,“相常暴坐宛外”。终不休,又指他的内心境界,“吾王暴露,独何为舍”一句表明田叔对王的体谅和忠心,其实这也是田叔反对鲁王大肆田猎,不理政事的进谏策略。
本题解析:1、[答案]C。诛:刑戮,杀害。2、B。B项“以”均为介词,用、拿。A项,“者”字在前一句中,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在后一句中为“的人”。C项,“而”字在前一句中,表假设,那么,在后一句中为表并列,又。D项,“其”字在前一句中,代词,他们,在后一句中表反问语气。难道还有。3、B。孟舒并没有率士兵抵御,而士兵主动临城御敌的。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的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与对文言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要结合人物的思想性格来分。
参考译文
田叔是越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的田氏。田叔喜欢舞剑,在乐巨公那里学习黄老之术,他为人清廉正直,喜欢抑强扶弱,仗义行事。交游各位公卿,赵国人举荐他给赵王的丞相赵午,赵午向赵王张敖禀明了赵国人举荐田叔的事,赵王就让田叔担任郎中。多年来,赵王认为他贤能,但没及时升迁他的官职。正逢赵午、贯高等人谋划杀害皇上。(不久)谋反之事被发觉,汉帝传下诏书逮捕赵王以及参与谋反的所有臣子。赵国如有敢于跟随赵王的人,将罪灭三族。(结果)只有田叔、孟舒等十来个人穿着赭色衣服,自己剃去头发戴上刑具,跟随赵王来到长安。赵王张敖的事查明白获得释放,废除赵王的王爵,降为宣平侯,才向皇上引荐言说田叔等十人。皇帝召见他们,汉代朝廷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帝很高兴,都授他们郡守或诸侯丞相官职。田叔担任汉中太守十余年。
孝文帝刚接位,召见田叔说:“您了解天下性情谨厚的人吗?”田叔回答说:“我怎么可以去了解他们呢!”皇帝说:“您是有德行的人,应当了解他们。”田叔叩头回答说:“过去云中太守孟舒,是一位性情谨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虏寇大肆进犯云中事而被免职。皇上说:“先帝让孟舒担任云中太守十余年了,虏寇常常入侵,孟舒不能够坚持守住,没有原因地让士兵战死的达数百人。性情谨厚的人难道本来就杀人吗?”田叔叩头说:“贯高等人谋反,天子传下公开的诏书:‘赵国如有敢跟随张王的人,罪灭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去头发戴上刑具,跟随张王,用自己的生命来为他去死,(那时)他哪里知道自己会担任云中太守呢!汉与楚相抗拒,士兵都很疲惫。然而匈奴冒顿刚征服北方的少数民族,便来边境骚乱,孟舒知道士兵疲惫,不忍下达战斗的命令,但士兵们争相登临城墙,以死抵抗敌人,如同儿子为父一般,因此,死去的达数百人,怎么是孟舒驱使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为性情谨厚的人的原因。”因此皇上说:“孟舒真是贤人啊!”就再征召他回来,让他担任云中太守。
数年后,田叔触犯法律获罪而丢了官。梁孝王派人杀了汉朝议臣爰盎,景帝征召田叔来查办梁孝王的案件。(田叔)一一查获了梁孝王的案情。返回朝廷禀报,皇上说:“梁孝王有那样的事吗?”田叔回答说:“有那样的事。”皇上问:“事实在哪里呢?”田叔说:“皇上不要把梁孝王的事当作(大事)追究啊!现在如果梁孝王不受刑罪,这就是废弃了汉朝法律;如果他受到刑罚,那么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觉不安,这些忧虑都集中在陛下身上啊。”因此,皇上认为他是大贤人。让他担任鲁国丞相。
田叔担任丞相刚到任,(就接待了)亲自诉说鲁王夺取他们财物的百姓百余人。田叔选取他们的首领二十人鞭打,怒斥他们说:“鲁王难道不是你们的主人吗?怎么敢自己来申诉自己的主人呢?”鲁王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惭愧,于是打开中府(取出)钱钞,派田叔偿还给他们。田叔说:“大王您自己派人偿还给他们,不这样,就会被人认为大王您在做恶事,而我当丞相的在做善事了。”鲁王爱好打猎,田叔经常跟从进入苑林中,鲁王就让田叔在馆舍中休息。田叔就坐在宛外日晒雨淋终日不停,说:“我的大王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我怎么能独自居于房舍之中呢?”鲁王因此不再经常外出游猎。数年后在官任上死去,鲁王用一百金为他做祭,田叔的最小的儿子田仁没有接受,说:“绝对不能毁伤我父亲的清廉的名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为下列各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也。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齐永明初,选为国子生,举高第,未调,还乡里。家贫,无以自资,乃结群盗,为之计画,劫掠三吴。仲孚聪明有智略,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故亦不发。太守徐嗣召补主簿,历扬州从事、太学博士、于湖令,有能名。太守吕文显当时幸臣,陵诋属县,仲孚独不为之屈。以父丧去职。
明帝即位,起为烈武将军、曲阿令。值会稽太守王敬则举兵反,乘朝廷不备,反问始至,而前锋已届曲阿。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得留数日,台军必至,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遂败散。仲孚以距守有功,迁山阴令,居职甚有声称,百姓为之谣曰:“二傅沈刘,不如一丘。”前世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相继宰山阴,并有政绩,言仲孚皆过之也。
齐末政乱,颇有赃贿,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高祖践阼,复为山阴令。仲孚长于拨烦,善适权变,吏民敬服,号称神明,治为天下第一。
超迁车骑长史、长沙内史,视事未期,征为尚书右丞,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恩任甚厚。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事毕,出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迁云麾长史、江夏太守,行郢州州府事,遭母忧,起摄职。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顷之卒,时年四十八。仲孚丧将还,豫章老幼号哭攀送,车轮不得前。
(选自《梁书·列传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行皆果,故亦不发果:完成,成功
B.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顿:停留,屯驻
C.仲孚以距守有功距:抗拒,抵御
D.迁左丞,仍擢为卫尉卿仍:仍旧,仍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丘仲孚“聪明有智略”的一组是(3分)
①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
②群盗畏而服之,所行皆果
③凿长岗埭,泄渎水以阻其路?
④二傅沈刘,不如一丘
⑤长于拨烦,善适权变?
⑥初起双阙,以仲孚领大匠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丘仲孚应举成绩优异,但未被选拔,回到乡里。家中贫穷,便结交了一群盗贼,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事情没有败露。
B.丘仲孚在担任太守主簿时,有能干的名声,并且不畏权贵,淮南太守吕文显常轻侮责骂属县官员,丘仲孚却不屈服。
C.丘仲孚被提拔为山阴令后,有政绩有声誉,老百姓编歌谣称赞他的政绩超过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等以前的山阴县令。
D.丘仲孚虽然功过参半,但在多处任职期间,深受吏民敬服。他去世后,豫章百姓号哭着送行,攀住灵车,灵车无法前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有司所举,将收之,仲孚窃逃,径还京师诣阙,会赦,得不治。(5分)
(2)坐事除名,复起为司空参军。俄迁豫章内史,在郡更励清节。(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5分)被官员检举揭发,将要逮捕他,丘仲孚暗中逃跑,径直回到京城前往朝廷(认罪),恰逢朝廷发布赦令,丘仲孚得以不受惩治。
(2)(5分)因为事情牵连(而有罪),被除去名籍,又被起用为司空参军。不久,升任为豫章内史,任职期间他改变以前的行为,砥砺清廉的节操。
本题解析:
小题1:仍:接着
小题1:题目考查人物的分析,全都表明丘仲孚“聪明有智略”是②③⑤,①是写其从祖灵鞠,④写二傅沈刘,⑥只写其领大匠。
小题1:“丘仲孚在担任太守主簿时”错
小题1:(1)译出“举”“收”“诣阙”“会”各1分,句子通顺1分(2)译出“坐”“俄”“更励”“清节”各1分,句子通顺1分
附:文言文译文参考: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他从小好学,他的从祖父丘灵鞠懂得相面术,曾经把丘仲孚称作千里驹。齐永明初年,丘仲孚被选为国子生,应举成绩优异,但未被选拔,于是回归家乡。丘仲孚家中贫穷,没有钱养家糊口,于是就结交一群盗贼,为他们出谋划策,在三吴劫掠。丘仲孚聪明而又有智谋,那些盗贼都畏惧他,也信服他,他们根据谋划所做的都能最终一一实现,所以也不会败露。太守徐嗣召丘仲孚补任主簿,丘仲孚历任扬州从事,太学博士,于湖令,有能干的名声。淮南太守吕文显当时是皇上宠幸的臣子,他常常轻侮责骂属县官员,丘仲孚却单单不被他折服。丘仲孚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
明帝登上帝位,丘仲孚被起用为烈武将军、曲阿令。正赶上会稽太守王敬则发兵反叛,他乘朝廷对他不防备突然起兵,他反叛的消息刚传到京城,叛军的前锋已经到达曲阿。丘仲孚对本县县吏和百姓说:“叛贼乘胜前进,虽然锐气很盛,但他们是乌合之众,容易离散。现在我们如果能把船舰收聚起来,挖开长岗埭,让河渠的水流干,阻止叛军船只前进,如果能阻遏他们几天,官军一定会赶到,那平叛的大事就能成功了。”王敬则叛军来到,河渠中的水已经干涸,叛军果然停留士兵,不能前进,叛军就此被击败溃散。丘仲孚因为抵御守卫有功,迁任山阴令,他在任期间很有声誉,百姓为他编了句歌谣说:“二傅沈刘,不如一丘。”以前傅琰父子、沈宪、刘玄明相继担任山阴令,都有很好的政绩,歌谣说丘仲孚的政绩都超过了他们。
齐代末年政治混乱,丘仲孚颇有贪赃纳贿的行为,被有关官员检举揭发,将被逮捕,丘仲孚暗中逃跑,径直回到京城赴朝廷认罪,恰逢朝廷发布赦令,丘仲孚得以不受惩治。高祖登上帝位,丘仲孚再次任山阴令。丘仲孚擅长处理繁杂琐细的政务,善于顺应时势,随机应变,县吏百姓都尊重他信服他,称他明智如神。丘仲孚的治政能力被称为天下第一。
丘仲孚被越级升迁为车骑长史、长沙内史,他任职不满一年,又被征召为尚书右丞,迁任左丞,接着擢拔为卫尉卿,皇上对丘仲孚的恩宠很深,任用也很优厚。朝廷建造双阙,命丘仲孚领将作大匠,工程完毕,丘仲孚出京任安西长史、南郡太守。迁任云麾长史、江夏太守,行郢州州府事,母亲去世时去官,朝廷命他在守丧期间摄理州府职务。因为事情牵连而有罪,被免职除去名籍,又被起用为司空参军。不久,丘仲孚迁任豫章内史,任职期间,他改变以前的行为,砥砺清廉的节操。不久,丘仲孚去世,死时四十八岁。丘仲孚的灵柩将要运回去的时候,豫章百姓老老少少都号哭着攀住灵车送行,灵车以至于无法前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