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8:53:01
1、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地方作出标示,并在文段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修改意见。
①工作人员经过收集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亿条投标信息,为赴台大熊猫选定的响亮的名字终于浮出水面。②应该说,“团团”、“圆圆”这一对名字,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与意蕴,③也积聚着海内外华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④惟其如此,我们希望这样的美好祝福能够根植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
修改意见: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参考答案:①②③句均有语病存在。修改如下:①将“经过”调至“工作人员”之前,或者将后面一句改为“为赴台大熊猫选定了响亮的名字”(语病为“谓语残缺”)。②“内涵”与“意蕴”保留其中一个即可(语病为“语言重复”)。③“积聚”换成“凝聚”(语病为“积聚着……祝愿和期待”“搭配不当”)。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供(gòng)给凋敝 (bì)靡(mǐ)室靡家缒 (zhuì)城而出
B.骨髓 (suǐ)瞋 (chēn)目怒发冲冠( guān)图穷匕(bǐ)见
C.车骑(jì)须臾(yú)翘(qiào)首回望不胜(shèng)杯杓
D.玉玦(jué)装载(zǎi)戮(lù)力同心我有旨(zhǐ)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中,A项错误是“供”的读音:“供”是多音字,在“供应”“供给”“供不应求”等词语中读第一声,在“供奉”“口供”等词语中读第四声。C项错误是“翘”的读音:“翘”是多音字,在表示举起、抬起、特出等意思时(如翘首)读第二声,在表示“一头向上仰起”时读第四声。D项错误在“载”的读音:“载”是多音字:在表示“记录”和“年岁”等意思时读第三声,在表示“装”“充满”“且”等意思时(如装载)读第四声。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A.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B.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近日某电视台播出的“你幸福吗”特别调查节目中。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因令人遐想联翩的回答在网络上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又一“神一样的回复”。在随后几天的节目中,面对记者“你幸福吗”的提问,类似的“神回复”竟然频出不断:“你幸福吗?”“你问我幸福吗?姐姐你可真逗。”“你幸福吗?有什么遗憾吗?”“现在还没有成功地收回钓鱼岛。”“你遇到过什么最坏的事?”“(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这些答非所问的搞怪回答让收看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更引发了网络上热议连连。
针对上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有评论指出,记者面对各异的受访对象,所用的语言应符合不同受众的习惯,提问的方式应有所区别,不宜千篇一律,问题的设置应细分而具体,不宜大而抽象。如果把“你幸福吗”这样的问题细化分解为贴近受访者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去问,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尴尬场面了。
小题1:请概括第一段话的文意,将第二段的空缺处补充完整。(不超过1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就“你幸福吗”这一问题你会怎么提问?请从下面的受访者中任选其一,写出你的提问内容,要求语言得体,简洁明了,不超过60字。
小学生?中年民工?农村老人
受访者:________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你觉得现在幸福吗?
参考答案:
小题1:“记者街头提问,频频遭遇尴尬”或“记者提问幸福,搞怪回答频出”等。
小题2:受访者:小学生
记者:你好呀,小朋友。我们是电视台的记者,想问你几个问题。你的家庭作业多不多?有玩儿的时间吗?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呀?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要准确理解第一段话的意思,简单概括即可。
小题2:提问的内容,要注意对受访者的称谓、自我介绍以及说明采访意图等。对小学生可就学习、玩乐、休息等方面提问,对中年民工可以就工作、收入、未来预期等方面提问,对农村老人可以就医保、赡养、娱乐、情感等方面提问等。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篇“中国首届全球通手机短信文学大赛”散文类获奖作品,请你为这篇作品写几句评点的话。(80 字左右)(6分)
山里的母亲
母亲这辈子只识得三个字,那就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参考答案:
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源自内心,排比的修辞以及质朴真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情感传递的力度。这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再一次证明:最灿烂的人性之光往往来自贫穷的劳动者,来自泥土一样质朴和坚实的人民。
本题解析:答案可从内容、情感、语言入手,须紧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评价深刻,语言生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