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28 08:45: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东坡曾看见王安石未完成的一首《咏菊》,只写了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认为第二句明违事理、贻笑大方,便随手提起笔来,在未完成的诗稿下续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一年后在黄州赏菊时,苏东坡发现几日前还是花满枝头的朵朵金菊在经历几日大风后,空空如也。唯有满地落英,一片金黄。他目瞪口呆,方才悟出王安石迁自己到黄州来的政见之外的另一层深意。
  请你用苏东坡自己文章中的一句话替王安石开导一下苏东坡,要有文采和说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寓言,指出其寓意。(概括不超过20字)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粒麦子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段压缩。考查形式是从寓言中概括寓意并把它作为结论句。故事中的有些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答案。做题时注意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如“他会非常珍惜”“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倒不如得到一粒麦子好”等等,在此基础上,考虑主体“公鸡”的生活习性,麦子可以吃,宝石不能食,不难得出寓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属望/前后相属 埋怨/隐姓埋名 曝光/一曝十寒
B.轧钢/相互倾轧 大度/度德量力 杂沓/纷至沓来
C.吭声/引吭高歌 差额/差强人意 呼吁/长吁短叹
D.刹车/名山古刹 效率/率性随心 没收/没精打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zhǔ,mán/mái,bào/pù;B.zhá/yà,dù/duó,tà;C.kēng/háng,chā,yù/xū;D.shā/chà,lǜ/shuài, mò/méi)(3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盘/根/俩湖/停
B.首/命多/劲/参
C.骨/弹/见不鲜/不胜数
D.睨/益拔/火连天/如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A / ,均读jù;/,均读jì ;泊,为多音字,分别读 pō/bó;故排除C。B/ ,均读yǔn;其余分别读chuǎn/shùn? chà/cī;故排除B。C 分别读haí/hé? zǔ/jū? shuò/shǔ ;D/,均读 zhuó;其余分别读pì/ bì ;pào/páo。故排除D。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面对西方“外松内紧”的姿态,伊朗方面顺势反戈一击,于15日中断对欧盟六国的石油供应,并宣布新的“重大核成果”。 ?
B.曾几何时,莲荷早已成为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象征了,其中含有关于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美妙比喻。 ?
C.“革命战争片”题材领域里别具一格的大家,首推成荫和汤晓丹。20世纪50年代,他们就联袂执导了《南征北战》。 ?
D.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对中央房价调控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而且还略有上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