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8:42:5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小题1:“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3分)
?
小题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1分)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1分),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1分)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1分)
小题2:①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1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②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1分)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解答时先抓住句中关键字解释该句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
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句主题的理解。解答时抓住诗句“手挽长条泪如雨”“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再结合注释中“唐末诗人”,就会想到大的时代背景,这样诗歌的主题就显而易见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意对即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本诗是中唐诗人李益谪迁江淮时所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思乡和怨望之情。(意对即可)
2.通过“寒山”“笛声”“大雁北飞”等意象传达了乡思;人与雁相比照,雁归而人留,春回大地而人不暖,写出了乡愁与不尽的怨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9分)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1穷:失意,归隐。2通:得意,出仕。
【小题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下列诗句与“空知返旧林”中的“空”字意义相近的一项是(2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B.“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秋叶独坐》)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泛》)
D.“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终南别业》)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一首赠友诗。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此诗回赠给他。
B.首联感慨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官场之事不再关心,表明作者追求隐逸生活,消极厌世的精神追求。
C.颔联中“自顾无长策”反映了作者的苦闷,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能为力,只好归隐。
D.尾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又以不答作答,只勾勒出一幅韵味深蕴的画面,耐人咀嚼,发人深省。
【小题3】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 。“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空”:只,仅仅,徒然。 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首联“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首句平淡自然似开宗明义,写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这“惟好静”的“惟”字却很有余味,令人疑惑并猜测,同时引出下联。王维早年也有过积极入世,一展宏图,以匡世济国的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乐观的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之士相继受到排斥、打击,朝政日趋腐朽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正所谓“自顾无长策”,然而。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却隐含着愤懑,对朝政的失望使他选择了园林归隐这条道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王维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情绪,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厌恶与否定仕途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怡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啊!“松风”“山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历来有象征高洁之意。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松风、山月都似乎善解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全文解析】
(一)注解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
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自顾:自念。
空:徒然。
穷通:困厄与发达。
浦:宽阔的近岸水面。
(二)韵译
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音!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赠词,请你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之下写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的“一枝梅”与词中的哪些语句有呼应关系?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在一个“雪满长安道”的日暮时分,看到花落燕飞,勾起了他对远在江南的友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意对即可)
(2)“一枝梅”与词中的“背飞双燕贴云寒”与“雪满长安道”两句有呼应关系。前一句中的一对燕子相背而飞,让他想到与朋友的分离并感到心寒;后一句的雪满长安道,也让他感到寒冷。江南相对西北,春天要来得早些,如果朋友赠上一枝梅,能使作者寒冷的心得到温暖。(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