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9-12-28 08:02: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与“三·一八”惨案有关的鲁迅作品的一组是
A.《黑暗中国文艺界之现状》《记念刘和珍君》《闲话》
B.《中国无产阶级文学与前驱的血》《空谈》《死地》
C.《记念刘和珍君》《闲谈》《无花的蔷蔽》(之二)
D.《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空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这段文字说明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是说他说话内容混乱。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像冰一样完全消除。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不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古镇地势虽高,却不陡。________________。古老与现代一起在岁月的屋檐上重叠,厚重与奔放相互媲美。
①街面上,老样新式的房屋鳞次栉比
②古镇中有很多小巷
③一条青石板铺砌的干道穿越其中,成为古镇的老街
④它们如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环环相扣
⑤新屋,水泥阳台,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
⑥老房,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犹现古城当年风采
A.②④③①⑥⑤
B.③①⑥⑤②④
C.⑤⑥③①②④
D.①⑤⑥②④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古部门在南京门西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根据方位和时代判断,很可能是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
B.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C.2014年3月9日,象征二战结束的经典照片“胜利之吻”的男主角在家乡病逝,享年86岁,他的传奇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D.近日土耳其表示,对于建设安伊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问题上,将寻求中国的帮助,这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打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一次机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语义重复,“可能”“疑似”重复;B.主宾搭配不当,“种种迹象”“是”“重大事件”;D.句式杂糅,“对于……问题上”杂糅了“对于……问题”和“在……问题上”两种句式,应改为“对于建设安伊高速 铁路二期工程问题”或“在建设安伊高速 铁路二期工程问题上”。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B.公民能否遵纪守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C.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D.有无灵感思维,将直接决定创造发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其他三项存在的语病均为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