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12-28 07:51: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困以赠别
窦巩
吴蜀何年别,相逢汉水头。望多心共醉,握手泪先流。
宿雾千山晓,春霖一夜愁。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
小题1:从全诗看,诗人的“泪”因何而流?(6分)
小题2: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与朋友久别重逢,感慨万千。②与朋友同为游子,思乡情浓。③与朋友刚刚相逢,旋即别离。(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1)描写了春天早晨雾绕千山、春雨绵绵的环境。(2)作用:①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季节和离别的环境气氛。②供托了离别双方内心的绵绵愁情。〈5分.“环境” 1分,“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先找出写“泪”的句子,再根据上下文分析流泪的原因。首联写出了与朋友久别重逢的情景,颈联借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尾联写出了别离的痛楚之情。
小题2:回答此题,要先根据诗句内容分析所写何景,再分析诗句对点明时间和表达感情的作用。本文要求赏析的是第三联,此联写了早晨群山中的缭绕雾气,写了绵绵一夜的春雨,其作用除了点明时间地点之外,根据下句的“离情方浩荡”一语,其寄寓的感情便不难分析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雍 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小题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6分)
答:?
?
?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


参考答案:小题1:(6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分)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小题1:(5分)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短歌行》中两次写到明月,既以景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又点明了时间的变化和人物感情的变化,这就将情、景、事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B.本诗分四层,每八句为一层。一层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表明忧闷难解;二层主要写思慕故旧贤才;三层主要写获得贤才故旧时的欢爱之情;四层表示自己要广招天下人才,实现全国统一的抱负。
C.本诗由“点”到“面”,内容逐层深入,感情回环跌宕,结构谨严。在风格上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D.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怎样的感情?
小题2:“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精神?


参考答案:(1)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抒发了自己跟一片浮云齐飘远天,与一轮月共度长夜的飘零落寞之感。(4分,“手法”“感情”各2分)
(2)第5、6句表达了作者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绘景,举目但见片云远飘天涯,孤月高悬夜空。诗人寓情于景,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借片云孤月比喻自己寂寞凄凉的处境。
点评: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如本题“归客”一词可见作者作客他乡,然后联系景物特点,可见作者飘零落寞之感。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小题2: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明志,自己虽至垂暮之年,身处逆境,依然雄心犹壮,面对飒飒秋风,非但无悲秋之感,反觉病身似欲康复。诗人积极用世、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昂扬奋进。
点评: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抓住诗中关键性词语,即议论性、抒情性词语,或是诗眼,诗眼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如本句中“犹壮”“欲苏”;还要抓住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词语,如喜、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这些词语给读者明确的信号。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
小题1:请简单描述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3分)
小题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小题1:A“水潺潺”声音的描写,B“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C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D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A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B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本题解析:
小题1: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三至四种景物的,给1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2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2分,每答对两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