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28 07:50: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6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小题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杂 诗(其二)
唐·王维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梅花着花未?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小题1: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
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
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
我醉时眠。
1.上阕写的是何时的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上阕用了什么典故(请写明作者、篇目和原句)?(5分)?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京下思归
范 梈
黄落蓟①门秋,飘飘在远游。
不眠闻戍鼓,多病忆归舟。
甘雨从昏过,繁星达曙流。
乡逢徐孺子②,万口③薄南州。
[注] ①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曾为周朝时燕国国都。②徐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著名经学家,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尊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③万口:很多人。
小题1:请从景和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前两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追求?(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跋子瞻和陶诗
宋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小题1】概括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苏轼的形象。(5分)
【小题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6分)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