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7:22:26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姚姬传①南归序
(清)刘大櫆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丈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②王文成: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死后谥号文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乡:乡试
B.余甚畏之畏:畏惧
C.谓之漫天漫:欺骗
D.遂书之以为臣传赠书: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世父则南青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其父携至京师吾其还也
C.归与姬传相见孰与君少长
D.诸贵人乃皆大惭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A.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B.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C.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D.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写于姚鼐离京准备南归之际,作者在文中热情赞扬了姚鼐的诗文才华,并借用孟子的话表达对姚鼐的厚望。
B.作者忆及与姚鼐伯父交往的情景,既有时光流逝、情谊尚在的感喟,又在与姚鼐的对比中,透露出自己老而无成的慨叹。
C.文章举王守仁为例,说明第一流人才不应当只想做大官,或在万里之外的边疆建立功业,而应努力成为有道德的圣贤。
D.文章以勉励姚鼐志当存高远为中心,用议论开篇,中间夹叙夹议,尾段点明写作缘起,全篇文辞简约,感情真挚恳切。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4分)
(2)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3分)
(3)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1)连月不开? ?
(2)至若春和景明? ? ?
(3)外户不闭?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或请重法以禁之?
B.吾谁与归/上与群臣论止盗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自是数年之后?
D.则有去国怀乡/朕当去奢省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译句:? ??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5.甲文中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困厄之士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怨恨讽刺
C.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抑郁
D.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父老长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不是“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原因的一项是
A.诗人少达而多穷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C.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愈穷则愈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所写的东西中诗歌特别多,这是因为他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
B.王文康公看到梅圣俞的诗作,深为叹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写出了许多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十分壮伟。
D.我曾酷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将它依序收集保存起来。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2)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4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2分)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 ?
B.洛阳牡丹始盛,然未闻有以名著者 ?
C.假舆马者 ?
D.所进不过姚黄、魏花三数朵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D.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