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 07:22:26
1、阅读题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许之,命草敕。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选自《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
B.减免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 :回复
C.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莅:到
D.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覆:灭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子为改容都下为之大哗
B.三辞而不允 而贿礼部吏
C.久之始入朝迨帝因“梃击”之变
D.且询疏所从进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吴道南“尽忠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②不获见,不敢入直
③道南偕从哲争?④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⑤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⑥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B.道南乘着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他愤而辞职。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⑴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⑵请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3分)
②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3分)
2、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三国演义》。
B.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的《汉书》,为班固受诏而作,因而强调帝王正统,缺乏《史记》那样的强烈批判精神,如书中将项羽、陈涉由《史记》中的“本纪”“世家”贬入“列传”,对历代帝王也多粉饰之词。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乎人也。少知名。长八尺余,姿貌甚伟。灵帝崩,代王叡取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候,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莸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后天子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表以为怀贰,陈兵见嵩,盛怒,持节将斩之,数曰:“韩嵩敢怀贰邪!”众皆恐,欲令嵩谢。嵩不动,谓表曰:“将军负嵩,嵩不负将军!”表怒不已,其妻蔡氏谏之曰:“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表乃弗诛而囚之。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评曰:刘表,有威容,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至于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选自《三国志·刘表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亦合兵军襄阳军:驻扎
B.若不然,固将择所从从:顺从
C.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举:举荐
D.欲令嵩谢谢:谢罪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刘表“外宽内忌”和“好谋无决”的一组是(3分) (?)
A.①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②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
B.①大怒,欲杀嵩,考杀随嵩行者。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
C.①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②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
D.①陈兵见嵩,持节将斩之。②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傕、郭汜为了拉拢刘表,就以朝廷的名义任命他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天子也都默许了这一任命。
B.刘表先是打败了袁术和孙坚的联军,又和北方的袁绍联合。然后又向南攻占了长沙、零、桂等地,占据了汉南广阔的地区。
C.韩嵩曾劝说刘表归附曹操,并且劝刘表让刘表的儿子到曹操那儿做人质,因而被刘表猜疑,差点儿招致杀身之祸。
D.韩嵩的谋略.刘备的才干都没有受到刘表的重视,这些人不被重用正是刘表决断不力,对他人疑神疑鬼的具体表现。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
(2)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至于社稷倾覆,非不幸也。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阅读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①,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憎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④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说没也。?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木成为两份。⑤革(jí):危急。通“亟”。⑥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文龙将卒反将:率领
B. 先生则躬樵汲樵:木柴
C. 平生亲故,夙市良材?市:购买
D.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催促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白云先生清高情怀的一组是 (?)
①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 ②独身寄摄山憎舍,不入城市
③学士词人无所求取 ④架上书数十百卷
⑤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⑥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至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恰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文:?
(2)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译文:
(3)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