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06:35:50
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 以上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从句意上看,命题者强调的应该是“牛羊的眼光多了”,因为用了“而”字转折,也就是批评“牛羊的眼光多了”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今天”)。那么,“牛羊的眼光”是什么?是把“鲜花”看成“饲料”。“鲜花”这东西因具有色彩、姿态、芳香,一直以来,被赋予了观赏的价值,即审美的价值与象征意味。这是人类所独有的眼光,相对的就是动物即牛羊的眼光,即将之视为饲料,也就是实用的眼光,功利的眼光。这样看,材料指责的就是现实社会登峰造极的功利、势力。我们可以把“鲜花”理解为“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人间真情”等,这样,写作的角度就比较多了。对社会的干预也就可以有多个方向。议论文的写作其实也需要联想,不过都是相应的(相对或相反)逻辑结构的“寻找”,而不同于抒情文字中那样情感结构的“寻找”。
作文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写作切入分为45分。
①构思新颖,立意深刻,内容丰富,富有审美情趣或进入较高的审美境界,可从55分切入。语言精彩的,最高可判60分。要落实“发展等级”中的12条细则,准确赋予“发展等级”分;要发现好文章,敢于打高分。
立意准确,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若结构、语言任一方面有鲜明特色的,可从50分切入。
③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可从48分切入。
④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缺乏真情实感,可从42分切入。
⑤若曲解题意,立意偏颇,最高不超过38分。一篇文章中,有部分文字偏离题意的,可从36分切入。
⑥立意不准,且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最低分可判20分。
⑦胡编乱造、抄袭套作的,在20分以下判分。
⑧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2013年1月30日晚,赵本山对外宣布退出小品界。他说:“去年我看了春晚,没有我的春晚更好看。”很多网友表示,以往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都是些老面孔,如今增加了许多新面孔,使春晚更加多元化,适应了观众的需求。
材料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透露,进入2013年之后,阿里巴巴的考核指标将不再以竞争对手的成交额等硬指标为参考,而是将多元化考核软指标,并制订了以市场化、平台化、数据化和物种多样化为主的“四化建设”软指标。
综合上述材料的含义,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作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适时转变,成就精彩
当我们在暮春繁花褪尽、丽日迟迟中恹恹欲睡的时候,夏不是适时地送来了火热激情、盎然生机吗?当我们在伏天骄阳炙烤、暑气沉沉中焦躁不安的时候,秋不是适时地献上了高天淡云、袅袅果香吗?
春秋代序,四时轮回,花香果熟,鸟飞鱼跃,万物得时,各尽其美。大自然鲜明地告诉我们:她懂得把四季适时轮换,才成就了自己的丰富与圆满。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懂得适时转变,才能成就生命的完美与精彩。
身处形势混乱、诸侯纷争的时代,年轻的孔丘曾怀抱建功立业的壮志,周游列国,进言诸侯,宣扬仁政,却处处惨遭碰壁。他郁郁而归的心境,无异于冰冷凄惨的严冬,但他更看到了春的希望,适时地转变了志向,退而著书立说,开坛讲学,于是成就了儒家经典,传下了杏坛佳话,备受万世景仰。
曾经的沛县小吏,满身流气的市井混混,刘邦,花天酒地的生活是多么适合他的性格啊!然而,在战争节节胜利,率先攻破秦军而得以入住关中以后,他却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甜美正如秋天的果实,它的后边正潜藏着酷寒的严冬,于是他转变作风,与民约法三章,不取民财,不近女色,励精图治,终于把大汉的旗帜鲜艳地插上了中国的历史。
适时转变,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就会开别样的天地,就会见别样的风景,就会入别样的境界,就会成别样的精彩。当“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要知道峰回路转之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时候,要懂得“蓦然回首”,就能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孟母择邻三迁,陶潜辞官归隐,鲁迅弃医从文,小平改革开放……不正是因此而成就了伟大吗?
如果不懂适时转变,再宽的道路也将狭窄,再亮的天空也将暗淡。
贾谊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大秦统治者的病根——没适时转变。攻取天下,理当雄兵列阵,举戈猛进,以威势震慑诸侯;一旦九州在握,即应适时转变,施行仁义。可惜啊,大秦之君,你没有,于是,任你有信臣精卒陈利兵,高山大河作城池,也难逃“身死人手七庙隳”的悲惨结局。
休说其他,就算忠贞如屈原,英勇如项羽,不也因没有适时转变,而给生命留下了些许遗憾么?
执着坚守的精神固然值得赞美,毕竟它可以预防半途而废;但适时转变的智慧更值得推崇,因为它可以阻止误入歧途。只是,这转变更需你有准确把握“时势”的智慧——如果是春桃,你就没必要硬把艳丽的花怒放到盛夏;如果是秋橙,你也没有必要把金黄的果高挂至阳春。
本题解析:材料一表现的是春晚的多元化适应了观众的需求,老面孔有新面孔所代替;材料二讲述了阿里巴巴考核的多元化特点。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艺术多元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表现。
2. 推陈才能出新,新生事物替代旧事物是一种自然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感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心非金石所铸,岂能不知感恩。?
人生于父母,一箪食,一瓢饮,父母竭心尽职,以成其长,以育其德,以明其智,尔后乃成人,立于天地之间。世间百事,以孝为先,古有陆绩怀橘遗亲,黄香扇枕温衾,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传为千古佳话,吾辈应效之。?
吾尝闻古人有一牛,欲卖之于市,此人非不爱惜牛也,诚为不得已而为之。凡有前来问津者,其必问之:“尔待牛如何?”若人对曰:“如父母!”他必不肯卖,直至有一人曰待之如子女,其才忍痛卖之,此乃传为笑谈。可其中义理,所思深甚。岂人之待父母必不如父母待子女善邪?可怪也!可悲也!?
人之为人,应思恩图报。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言对也。父母之恩,远甚于滴水之恩也,而子女之所以报必甚于泉涌。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乃人之子女义不容辞之责任也。况如今生活已趋小康水平,更应事父母怡享天年,安享晚福。?
吾辈才十又八九,吾父母又才中年,故吾辈之职责不在奉养父母而在发奋苦学业。吾辈竭忠尽智,尽展才华,不使父母操心,不让父母生气,出人头地,此乃正道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闻道先乎吾者也。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乃古之遗风。古有程门立雪而求师。更有汉明帝执政“犹尊桓荣以师礼”,曾往太常府,令桓荣坐东面,设几杖,聆听师之指教;桓荣病,明帝躬亲登门看望。今有润之回故里,为毛禹珠老师献酒。更有画家张乐平不忘师恩,登门以谢陆寅生教导之恩情。由此足见师之重也。?
学高而为师,德高而为范。师者,范也,吾师其学而范其德。既为吾师,又为吾范,吾岂有不敬之不报之之理。既为吾师,吾视之如父母,待之如长辈,报之如恩人。吾辈应怀感恩之心,感师传道解惑之累,教书育人之苦;感师以生命之光,照我人生之旅途。吾怀美好之愿,愿师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愿天下尊师之风盛行!?
人生于天地之间,必固其本。而父母、师长,人之本也,不事父母,不尊师长,岂非舍本而求木茂欤?故吾辈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本题解析:
一、理解“感恩”?
1、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
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良知,也是一种动力。?
2、感恩的实质是爱,因此,心怀感恩,就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尊重自然、热爱祖国;心无感恩,往往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甚至欺师灭祖、背叛祖国。?
二、“感恩”的对象?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对我们有恩情: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朋友的帮助,领导的栽培,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国家的培育,苦难逆境的磨练,对手的锻造等等。?
三、写作思路?
对谁感恩——为什么感恩——如何感恩?
四、立意?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感恩之心不可无。围绕这个中心,可以用以下句子作论点:?
1、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里。?
2、心怀感恩,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3、心怀感恩,能铸造辉煌的人生。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其实,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褪去浮华求本真
深夜滤去了所有的光影,留下最原始最自然的深邃的黑,不要掩饰,也无须去伪装。人们的心也由此沉淀得如此宁静,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
当落叶旋着褪色的裙摆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它追求的是真实,纵使华颜已衰,却在最后的决绝中舞出生命的绚烂。当断墙残垣横亘在废墟的一隅沉默,它不需要任何修复,残损才是它想要留给世人的警示,因为那才是曾经岁月的真实。聆听古寺钟声,斑驳锈迹的钟鼎,也能发出禅意的淡定;抚过青瓦枯藤,残败的痕迹中,似摸过历史的纹路;放肆的笑声,无忌的哭喊,那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袒露。撕碎伪装的面具,抛弃所有的装饰,褪去繁华,我们需要的只是真实。
华丽的辞藻,恭维的语调,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质。洗尽铅华的真实才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需要的是最真最诚实的话语,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低吟浅唱,却也能化作流过心底深海的暖流。当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更是经典而深刻。刻意地显示所拥有的富贵,这只能暴露你内心的虚荣。纵使金杯玉盏,又怎能相抵双手捧饮甘泉的痛快?不必让那些附庸的形式羁绊向往快乐真实的心,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
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虹掩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那种无保留的情感宣泄,尽在他们眉目间舞蹈中或悲伤或欢乐的音乐,就解开心灵的枷锁,让心灵远飞。像稽康一般,在草屋前握铁,在月下抚琴,让天籁传来,让生活无比纯净。
不为世间浮华言语所同化,不为人世虚幻情感所虏获。人,要追求本真。简洁而朴素,率性而为,超越于世俗的潜在规则与无言约定,言语逢迎与情意交接,去追求本真。拥有了本真,丢弃了浮华,你会得到纯天然的快乐!
除去浮华装饰,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保持生命本色,让精神天空晴空一碧高远辽阔。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理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几句话的含义是关键。“宁拙毋巧”,言字应拙朴、自然,本色,而非华巧、机巧;“宁丑毋媚”,言字宁丑而不熟媚轻态,丑中见境,丑中见美,外丑内美;“宁支离毋轻滑”,言字形散乱有骨力但不轻浮不劲利;“宁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为之,凌云健笔,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不仅写字,鲁迅先生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联系材料中“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但想要拿到高分也不容易。行文时应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作文。所以本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隐去浮华,追求本真;②质朴为人,率真为事;③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符合题旨皆可,亦可进行辨证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