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时间:2019-12-26 06:35: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②琼瑶:美玉。
小题1: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4分)
小题2: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笑”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比喻天山山峰;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2分)表现了天山高耸峻峭(或众多连绵)、洁白晶莹的特点。(2分)(特点一个1分,回答到修辞手法1分,分析1分)
小题2:诗中的“笑”表面上是诗人将“山灵”引为知己,彼此相视而笑(1分),实际上却是作者因遭受贬谪,遣戍边疆的自嘲(或是寂寞的苦笑),表达的是作者被贬边疆恶满怀愁情、满腔不平。(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可结合着整首诗句及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由“天山”“山灵”可以联想到“万笏”是用来形容天山众多山峰的,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由“耸”可联想到天山山峰高耸林立的特点,故其表现作用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天山山峰高耸林立的特点。由“晴雪”及注释可知,用“琼瑶”来形容天山山顶积雪的洁白如玉,故为比喻修辞手法,答特点时,可采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天山积雪洁白如玉的特点”。
小题2:分析“笑”的含义,可结合着整首诗歌意境、关键词及写作背景来体会。这首诗歌写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结合关键词“寂寥”,可体会出诗人被贬塞外的寂寞无奈的心情,由此可知,“笑”应是寂寞无奈的苦笑或自嘲,一个“笑”字,表现出了诗人的郁闷不平的情绪。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小题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2分)“摩”字表现出山的高峻。(2分)
小题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2分)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
小题2:此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修辞手法、艺术手法,题干其实已经提示你答案了,一是“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描写之中”,用前两句阐释。二是“丰富的感情蕴涵在人物活动描写之中” 用后两句阐释。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说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本诗首联用了怎样的手法?请赏析“已”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首联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已”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陕。花开花落,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渲染了孤独处境给他带来的感伤。(意对即可)
2.①因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②但想到自己的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因而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③此时正巧友人要来造访,尾联表达了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的迫切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有人认为本诗首联“屠”“着翅”两词用得巧妙,你是否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暑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屠”字用得新奇,本意为屠杀,也可引申为驱除、消除。“清风无力屠得热”,写清风本应能够驱热,此刻却无力驱除暑热。“屠”字以示对暑热的憎恨之深。?“着翅”一词用得生动,落日本来无翅,“着翅上山”,显其不肯降落。“落日着翅飞上山”,写太阳能够助热,此刻却应落不落。“着翅”以示盼望早日落山之切。
2.表现手法:
  ①比拟。拟人,暑旱难耐,清风也无能为力;拟物,落日插上翅膀。
  ②虚实结合。“人固已惧江海竭”一句是实写,“天岂不惜河汉干”一句是想象,诗人从人间忧惧江海枯竭,联想到天上也该怜惜河汉将干。表现了暑旱之严重。
  思想:这首诗本因苦热而发,但诗中表现的是天下人的苦热。即或有清凉世界,如果不能提携天下人同往,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诗人自恨不能拯天下人脱离火坑,也就不愿独自一个人去。这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胸襟抱负,正是诗人的可贵之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两题(6分)
甬上竹枝词 戈鲲化(清)
灵桥门近甬江隈,早把严城锁钥开。
为贩鱼鲜趋晓市,小民辛苦五更来。
小题1:这首诗写的是??地点)??事情)。(2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三句中“趋”字的作用。(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灵桥门,晓市。(2分)
小题1:“趋”字写出了渔民们为赶早市而而争先恐后地涌向刚开的城门的情景(2分),表达了诗人对“小民”的同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