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26 06:28: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诸葛亮用兵往往都是料敌先机,用计取胜。第92回中“诸葛亮智取三城”中便是如此,试简述这一精彩的用计。


参考答案:诸葛亮先让人在南安城下点火,说要烧城。然后派人乔装魏兵到安定城求救,说以放火为号,安定太守崔谅中计带兵离城,蜀军随后取了安定。崔谅兵败诈降,说愿意说服南安太守,诸葛亮识破其计,将计就计,遂取了南安。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构思的精彩故事情节的概括复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15分)
貂皮大衣 (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
B.“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D.“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的到来,更增添了她心情的烦躁。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E.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小题2: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4分)
————————————————————————————————————————————————————————————————————————————————
小题3:简要分析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的作用。(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D
小题2:
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2分)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1分)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1分)
小题3: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一是形象生动,貂皮大衣是华贵的服饰,用它代指奢侈品,代指奢华的生活,形象可感;(2分)二是小说的情节围绕貂皮大衣展开,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2分)三是有利于突出主题。阿曼达的烦恼(怕弄脏、夏天不能穿、担心丢失)都是由于貂皮大衣的华贵引起的。(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错她只是客观感受到大衣带给自己的麻烦,并没有主观认识财富的罪恶;D项夏天到了,不是“使她对大衣恨之入骨”根本的或是唯一的原因应该是多种原因的综合。
小题2: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小题3: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警惕汞污染
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陆续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步履蹒跚,手足麻痹乃至变形,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后来发现,这不是传染病,而是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湾一家化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忆烯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其中有的是甲基汞,有的是无机汞,而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甲基汞的脂溶性非常强,可以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细胞。公司和政府对水俣病的认定只考虑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症状,而这种症状与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所导致的症状不完本相同。因此,只有部分水俣病患者获得认定。 水体中汞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隐患。因为水中的微量汞,经过水中食物链(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逐级转移,在食物链顶级生物体内可以富集到数千至数十万倍。以美国金枪鱼罐头为例,1953年含汞量为0.08PPM[注],到了2005年就增长至1.79PPM。对以鳌鱼和鲸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法罗群岛居民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血汞含量可能是全世界人群中最高的,达到6PPM。鱼类体内的汞主要为甲基汞,其百分比随着鱼龄增加而增加,一年生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的31%—35%,8—12年的鱼所含汞中的甲基汞为67%—100%。在一般情况下调查和监测鱼类的含示量,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 目前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达2000吨/年。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发生沉降,并在当地食物链生物体内聚积。由于汞的这种属性,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 我国是汞生产和消费大国,十分重视汞污染防治研究。有研究表明:中国汞污染的健康影响途径与其他国家不同,不能照搬欧美研究成果评价中国汞污染情况,如在北美和北欧地区,某些鱼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但我国贵州即使在汞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鱼体内汞含量却相对较低。另有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的汞进入到空气中后,可以被植物吸收,因此路旁植物中汞的含量要高于公园中的植物;北京市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煤和汽油燃烧的汞释放、化工厂的汞排放,贵阳市的汞污染原因则是土壤高汞背景值以及原煤汞含量高。 垃圾焚烧是汞污染的又一个主要来源。垃圾中的汞主要来自电池、体温计、日光灯等,如果能对含汞废弃物采取比一般生活垃圾更严格的处理措施,将有利于减少汞污染。
[注]PPM:即百万分之一。
小题1:下列关于“水俣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和猫“水俣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是彼此却不会相互传染。
B.含有大量汞的工业废水的排入使水俣湾鱼虾体内含有甲基汞。
C.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的患者未被认定为“水俣病”患者。
D.所有的水俣病患者都具有直接接触甲基汞所导致的典型症状。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中微量汞经过食物链逐级转移富集到数千倍时才会转变成为甲基汞。
B.鱼类体内富集的汞含量必定高于同一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或浮游动物。
C.特定水域中一年生的鱼所含的汞没有达到31%时表明汞污染并不严重。
D.我国贵州即使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污染程度也不及北美和北欧地区。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汞含量与植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存在差异。
C.直接焚烧含汞的废弃物会把汞排放到大气之中。
D.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阅读是要找到区域,抓住关键语句,仔细推敲。A项与原文 “无机汞会与水体或水生物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甲基汞”说法不同。C项与原文 “调查和监测鱼类的含示量,对于了解水域汞污染程度十分必要”说法不同。D项与原文 “鱼类体内的汞浓度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意义”相矛盾,各地鱼体内含量汞浓度不明完全说明该地污染程度,不能钠含量进行完全比较,来说明问题。
小题3:本题考查信息推断能力。原文“汞很容易蒸发到大气中,并且能够随着空气团作全球范围的迁移,在大气中停留几个月甚至一年”。从这句话里推断不出“人类活动较少的北极上空大气中的汞浓度最低”。属臆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想起母亲
鲍山宏
  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的收获,其中胡局长钓得最多,林雄乐得一个劲地在心中祈祷:太阳不要露脸,满塘的鱼都贪嘴,只要让爷高兴就成。
  林雄出道十年,在本地的建筑行业已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十年前他从一个小泥水匠干起,挑砖、洗灰、砌墙,脏活累活啥都干过。后来老板看重他勤劳朴卖,把他培养成一个土木工程师。再后来,林雄另起炉灶,办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干技术活林雄在行,可与人打起生意场上的交道,林雄就尝尽了苦辣酸辛。接工程要跑,工程验收要跑,讨工程款还是要跑。有道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渐渐地,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今天他特地到乡下包了一个鱼塘,专门请M局的胡局长一行来钓鱼,因为M局还欠着他15万元的工程款没有结。香不烧好,菩萨不开口,你拿不到钱也只有干瞪眼。
  瞧他们钓得不亦乐乎,林雄心中此时泛起一层层喜悦的波纹。林雄正想着自己的心思,那边同来钓鱼的小车司机扯着嗓子叫了起来。
  林雄赶忙跑过去:“司长,有什么指示尽管吩咐。”
  小车司机说:“你看,哪来的老婆子,捣什么乱,还让人钓不钓鱼了?”
  林雄这才发现,一个身躯佝偻的老太太正在塘边用一根竹竿打捞塘中的水草。林雄一愣,刚才光顾高兴,水塘边多出个人来他也没注意。林雄忙跑了过去。
  “老人家,你最好换个地方,别人在钓鱼。你这么一搅和,鱼惊了,就不咬钩了。”
  老太太抬起头,一双混浊的眼睛看着林雄说:“我每天都在这塘里打水草的,猪崽等着吃呢。”
  那边小车司机又嚷开了:“还不快走,哪来的老家伙,这么讨厌!”
  林雄看着老太太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家,这……”
  小车司机又大声叫骂:“老家伙,还不快滚!”
  林雄忽然鼻子一酸,猛然扭头冲着司机大骂道:“你个混账王八蛋!”
  塘边的人都愣住了。林雄抹了把脸,伸手要过老太太手中的竹竿说:“老妈妈,你歇歇,我来给你捞!”
  第二天,胡局长让人找来林雄。胡局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填写好的15万元的支票。
  胡局长说:“林老板,钱可以给你,可你要告诉我,你昨天为什么敢发那么大的火,万一事情弄砸了你就不后悔?”
  林雄问:“胡局长,你是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胡局长说:“真话,当然是真话。”
  “胡局长,那时我啥也没考虑,我只想起了我的母亲。”
  胡局长听了拍拍林雄的肩膀说:“兄弟,我也是!”
  两人的眼睛都湿润了。(选自《2004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
1. 第三自然段中“林雄也跑出了经验,跑出了道道”一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林雄和胡局长都说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但两人的心态不完全一样,请依据文章内容概述二人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生意场打交道首先是一个“跑”字。林雄认识到了“跑”使生意顺利,越做越好;并跑出了关系,明白了生意之道,生意也做得顺利了。(意对即可)
2.(1)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还辛勤劳动的老母亲的形象。
  (2)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作了铺垫。
  (3)用老母亲的形象与小车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把小说情节推向高潮。
(意思对即可)
3.(1)同:两人都由眼前的这位老母亲形象想到自己那生活艰辛、不辞辛劳的母亲;他们都觉得不能伤害这样可怜的母亲。
  (2)不同:林雄心里认为,这位母亲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还要伤害她?谁没有母亲,谁愿意自己的母亲受到伤害?不管有多大权势,谁也没有资格伤害一位母亲。 胡局长心里认为,林雄能够为一位老母亲不受伤害而不畏权势,这样的人是好样的,我也是母亲的儿子,也不应该做对不起母亲的事。胡局长心里还有一种愧疚。(意思对即可)
4.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社会的不正之风;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小说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

东山魁夷
古老的装饰着墙板的房屋。城门钟楼的尖塔上是鹳鸟的巢。广场上的泉水。马车通过暮霭沉沉的石板路。马蹄下火花迸射。这是拜恩洲①的古城。
从品川车站穿过灯火管制的黑暗街道,到区公所领取应征通知书。走在雨后的道路上。
灼热的瓦砾、断落的电线、倒毙的马匹。黑烟。日蚀般的太阳。空袭下熊本的街道。
拖着母亲的灵车走在荆泽的都路上。风猛烈地吹着,初雪闪亮的富士山,浮现在澄碧的天空。
道路的回忆是无尽的。此后还要经历怎样的道路呢?舒伯特的歌曲集《冬日旅程》是根据缪勒的诗创作的,全篇描写了一个旅人在冬日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身影,咏唱着人生的寂寥。那首有名的《菩提树》则是一首乡愁之歌,通过一系列诗句,表现游子在冬天的旅行中,回忆起城门泉边菩提树叶子下面那令人销魂的场所。另一首《路标》描述了徘徊旷野的旅人见到路标,知道自己是走上了一条难以生还的路。旅人来到"旅馆",这是坟墓,"旅馆"的标记是送葬的蓝色花朵。他想在冰冷的卧床上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然而遭到了旅馆老板的拒绝:"走,或者永远留下"。于是继续徘徊。这是一条令人绝望的冬日之路。此后,我艰难的踏上了缀满朝霞的初夏草原的道路。
那年秋天,我把《路》送到第六届“日展”上展出。纵长的画面,中央是一条灰黄的路,左右的田野和山丘一片青绿,天空狭长,呈现蓝色。我考虑这三种颜色在分量上的比重。作为展品,这是幅很小的画面,如果再放大开来,画面就会失掉紧凑感。我想使这幅画的画面得以充实,对这幅画来说还是必要的。
经过孜孜不倦努力的圆满而细致的制作,终于完成了。
这年我首次成为“日展”的审查员。这幅《路》的展出,受到众多的好评,获得了画坛和社会的承认。
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歧路,比起自身的意志来,我受到了更大外力的左右,这种情况至今未曾改变,正因为我心中孕育着这种意志,要走过这条路,所以我才完成了这样的作品。不是吗?可以说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它的方向是早已定了型的。然而,这条路既不是被光芒炽烈的太阳映照的路,也不是被阴惨的暗影包裹的路,这是一条在熹微的晨光里默默地呼吸着的永生之路。(略有改动)
注:②拜恩州,德国最大的一个州,首府是慕尼黑。
小题1:①作者走过的"路",有哪几个阶段?(分项请加序号)(5分)
② "冬日之路"的特点是:
小题2:第三自然段用的都是名词性短语,我们熟悉的一首古诗也用了这种写法,作一点联想,说说使用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小题3:文章末句的意思是什么?使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好处是什么?(3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段中作者用马车通过石板路时"马蹄下的火花迸射",给拜恩城染上了生命的亮色。
B.作者倾其心血精心创作的参赛作品《路》,表达了作者的生命体验,正是作者人生之路的写照。
C.末段中说"我受到了更大外力的左右",在前文是有所铺垫的,如第二自然段对当兵经历的述说。
D.尽管人生之路,有时难免受到外力左右,但人的意志对人生道路的走向最终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E.作者虽然经历了艰辛的生命之路,但意志没有动摇,所以本文始终贯穿着一种明快、达观的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
小题:①为走美术之路在国外求学?②战争时期应征入伍?③失去母亲后最艰难的"冬日之路" ④看到了成功希望的"初夏之路"?⑤获得了成功的阶段 "冬日之路"的特点是;孤独(空旷、寂寥)、令人绝望。(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这样写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寄寓了强烈的憎恶情绪。(联想《天净沙秋思》意思对即可。
小题:意思是:自己的人生之路既不顺利,也不全是坎坷,是一条有喜有悲却平静而扎实地向前延伸的路。修辞手法的使用,将这一意思表达得形象而含蓄,(将否定的两种路的特征强调的更加鲜明)与前文构成了和谐的意境。
小题:C、D


本题解析: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A首段写路,主要为表明德国学习是自己的一段生命历程;B《路》中路两旁都是青绿色,不能包含"冬日之路",E本文前半部分感情基调低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