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6 06:23:26
1、单选题 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
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
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
(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
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
C.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
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
2
3
(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
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
(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
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
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
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诋毁唐邕,被皇帝处死
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
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隋朝初年
5.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1.C(田:通“畋”,打猎)
2.A(焉:兼词,于此。B、为:前者动词,做,担任;后者介词,被。C、前者代词,代他;后者助词,用在时间词后,无实义。D、前者介词,在;后者介词,表被动。)
3.B(应译为:(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精明强干),一人可以抵得上一千人。”)
4.B(应为:皇帝多次赏赐唐邕)
5、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停
B.我決起而飞? 決:快速的样子
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D.绝云气,负青天? 绝:超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横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一苇之所 如____________________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
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倚歌而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
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一世之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
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________
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农历每月十六
通“嘱”,指劝人饮酒
弥漫,充溢
纵(任)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
冯虚(凌空)
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循,依)和(唱和)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危(端正)
固(本来)
须臾(片刻)
骤得(多有所得)
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通“繚”,盘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9分)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州府辟召,不就。
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日:“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从讨卢循于左里,频战有功,封吴平县五等子,除正员郎。寻转宁远将军、鄱阳太守。
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又从征司马休之。复为参军,加建武将军,领游军于江津。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有疑色,高祖奋怒,命左右录来,欲斩之。藩不受命,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
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选自《宋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少孤,居丧以毁称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身体
B.将拔之夜拔:攻取
C.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假:假扮
D.率厉力战厉:督促、激励
小题2:下列各组中,都能表现胡藩“作战英勇”的一组是(?)。
①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②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
③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④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
⑤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⑥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胡藩早年丧父,守丧尽礼,很有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认为他将来必定会因忠义节烈而成名。
B.在征打鲜卑时,胡藩为高祖出谋划策,避开正面敌军,乘机攻取空虚的敌城,结果大胜。又跟随高祖讨伐卢循,屡建战功。
C.胡藩对刘毅早有察觉,当年就劝高祖除掉刘毅,但高祖没有听从;当后来出兵讨伐刘毅,高祖慨叹自己当时没有听从胡藩的计谋。。
D.跟随高祖征讨羌人,在河东一战,胡藩率十几个人乘船到对岸,射杀敌军,收回战船;虽遭敌军数重包围,但胡藩等人奋力作战,大破敌军。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5分)
(2)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敌军屯军在军城之外,留守在城里的兵一定很少,现在赶快去拿下他的城,斩断他们的旗帜,这就像韩信攻下赵国一样的道理。(“屯、寡、往取、所以”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拿刀尖插入岩壁,(裂开的地方)稍微可以容得下脚趾,在这个地方径直而上,跟着他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少、于是、径、稍”各1分,语句通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假:代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①表现他有战略眼光,③表现他有远见,⑥表现他会说话。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小题3:“遭敌军数重包围”是在“半城”一战。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屯”,屯军、驻军;“寡”,少;“往取”, 赶快去拿下;“所以”,……的道理。(2)“少”,稍微;“于是”,在这个地方;“径”,径直;“稍”,逐渐。
【参考译文】
胡藩,字道序,豫章郡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祖父胡随,任散骑常侍。父亲胡仲任,任治书侍御史。胡藩早年丧父,守丧期间因哀毁过度损害身体,以此受人称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胡藩的叔父任尚书的胡少广说:“你的这个侄儿将来必定会因忠义节烈而成名。”州府征召他做官,他没有就任。
高祖平素就听说胡藩这个人敢于直言、竭尽忠节,所以召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跟随高祖征讨鲜卑,贼军屯军聚在临朐。胡藩对高祖说:“敌军屯军在军城之外,留守在城里的兵一定很少,现在赶快去拿下他的城,斩断他们的旗帜,这就像韩信攻下赵国一样的道理。”高祖于是就派遣檀韶与胡藩等人偷偷前往,到达之后,马上攻下此城。敌军看城已被攻陷,一时溃败逃走,回去整月守卫广固城。(我军包围住敌军),城快被攻下的那一晚,书佐和曹史都聚集在一起,忽然有一只鸟大的像鹅一样,灰黑色的,飞入高祖的营帐中,众人都很惊愕害怕,认为是不祥之兆。胡藩却起身祝贺说:“青黑,象征着胡人的颜色。胡人将会归顺我军,这是大吉之兆。”明早攻城,很快攻下。胡藩跟着高祖到左里讨伐卢循,屡建战功,高祖封他为吴平县五等子,授予正员郎。不久转为宁远将军、鄱阳太守。
跟随高祖去攻打刘毅。当初刘毅守着荆州,上表请求走东边回京城告别祖墓。距京城只有几十里,却不进京朝拜皇帝。高祖亲自到倪塘与刘毅会面。胡藩劝高祖在座位上杀掉刘毅,高祖没有听从。到这时讨伐刘毅,高祖对胡藩说:“昔日如果听从你在倪塘的计谋,就不会有今天的行动了。”胡藩又跟着高祖去攻打司马休之,再次让胡藩任职参军,加封建武将军,在江津统领游动作战的军队。但主帅徐逵之全军覆没,高祖非常生气,当天在马头岸这个地方渡江。而江津岸非常陡峭,像墙壁一样直立高有数丈,司马休之在岸边摆下军阵,根本没有地方上得去。高祖招呼胡藩命令他登岸,胡藩面有迟疑之色,高祖很生气,命左右的人把胡藩抓起来,要斩胡藩。胡藩不答应,回头说:“我胡藩宁可向前与敌战死。”拿刀尖插入岩壁,裂开的地方刚好可以容得下脚趾,沿着这些地方径直而上,跟着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登岸后,打了一场殊死战,敌人不能抵挡,败退。因而胡藩等人乘胜追击,敌军四处奔散。
高祖讨伐羌人,让胡藩代理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帅主力军以外的军队到河东。暴风雨漂走了胡藩的战船渡到了北岸,敌军牵走此船,取走了船里的物品。胡藩非常生气,率领左右十二个人乘小船前往北岸。敌军骑兵五六百人,见胡藩前来就一起嘲笑他。胡藩向来善于骑射,上岸后就射他们,敌军中箭倒地的人有十几人。敌军全都撤退,全部收回所失去的东西返回来。高祖又派遣胡藩及朱超石等人追击敌军到半城这个地方,敌军骑兵重重包围了胡藩等人,胡藩及朱超石所统领的军队都是新分配的士兵,不到五千人,胡藩率领激励士兵奋力而战,大败敌军。朝廷论及胡藩平定司马休之及广固城的功劳,胡藩被赐封阳山县男爵,五百户家庭的税收由他支配。
元嘉十年,去世,时年六十二,谥号为壮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