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22:39:30
1、阅读题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落月先锋上九天
——现场目击“嫦娥”二号卫星发射
2010年10月1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3年前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就是从这里顺利升空。今天19时许,“嫦娥”二号卫星——为探月二期工程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实验,将从这里出发,踏上遥远的奔月之旅。
近18时,记者来到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二号发射工位1000米的山坡上,静候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此时群山静穆,只有山涧的流水声清晰可辨,远远望去,高97米、重4600吨的活动勤务塔已经开到发射场坪的另一端;发射塔上,“长征”三号丙火箭在回转平台环抱下,静静伫立。发射场上,低温推进剂加注正在进行,身穿防护服的操作手们小心翼翼地加注液氢。在测发远控楼的指挥大厅里,电测、遥测、外测等系统的技术人员,正按规程对火箭和卫星作最后的测试检查;大屏幕上,一串串数据、一幅幅图表频频变化,调度口令声此起彼伏。
“一小时准备!”伴随着01指挥员鄢利清的口令,刺耳的警笛声骤然响起,第一批技术人员开始撤离塔架,进入附近山洞。倒计时40分钟,发射塔上的回转平台徐徐打开,托举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火箭显露出来,整流罩上的半月形中国探月工程标志清晰可见。
“30分钟准备!”第二批技术人员撤离。
“15分钟准备!”最后一批技术人员撤离。
这时,液氧、液氢射前补加开始,火箭上端雾气缭绕。据介绍,三级火箭使用的液氢液氧储存温度分别是零下253摄氏度和零下186摄氏度,尽管燃料储箱进行了水平极高的保温设计,但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咸水汽;为防止结冰,还需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最后几秒。
10分钟、5分钟……发射时间越来越近,人们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兴奋,记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1分钟准备!”扶持火箭的摆杆迅速摆开,发射塔架上与火箭相连的各系统设备瞬间脱落,距离点火升空进入读秒阶段。
“……5、4、3、2、1,点火!”发控台主操作手郝军果断地按下红色按钮。
18时59分57秒,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涌而出。霎时间地动山摇。在震耳欲聋的呼啸声中,“长征”三号丙火箭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冲苍穹!
人们翘首仰望,但见火箭拖着长长的火柱,向东南方向飞去,一会儿便消失在浩瀚的太空中,唯有震耳的呼啸声还在耳边回响。
3年前,“嫦娥”一号实现了“零窗口”发射,节约卫星燃料120公斤。这次,“嫦娥”二号再次实现了“零窗口”发射,分秒不差!
1.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手法和描写角度,赏析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列举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店里的书
一本书从作家酝酿到青灯孤伴的写作,再辗转邮寄到各出版社编辑案头,几经审看周折,待到终于送给印刷车间排版师和技工师手中,书的模样才会大抵胚胎成形。当纸页们列队集合最终以集团军的方式涌出厂门,它们会经过长途跋涉奔赴到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图书市场,虽说那儿并非是书的最后栖息之地——庄穆典雅的幽静书房,却是一本书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一次奇遇的最紧要关口。在这里,它将与它的主人相遇、结识,并最终被阅读和接纳,从而成为朋友、知交、导师、奴仆、情人等等。
我每次一走进书店门,总是瞥见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伫立着一排排精装简装的书们:穿长衫的书,着西装的书,披袈裟法衣的书,穿旗袍中山装列宁装露脐装的书……以及苹果脸的书,满面沧桑的书,油头粉面的书,素面朝天的书,皓首白发的书,赤身裸体的书,搔首弄姿的书,男扮女装的书,忧愤叹嘘的书,隐性埋名鬼鬼祟祟的书……
一本书里承载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本书里隐蔽着一个卑鄙的阴谋;一本书或许是一个不屈灵魂的啸傲呐喊,一本书或许深深浸淫着写作者经年的血与泪。有时,我会看见一本哭泣着的书,它缓缓向我讲叙发生在遥远年代里的陈怨积案;有时,我会留意到一本窃窃低笑的书,那是那个装着一肚皮噱头,做过小品演员的家伙急着为人们抖落幽默暴笑的“包袱”;也有时我会遇见一本愤怒之极的书,它是另一种主义的倡导者,它主张用暴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的,一本睡得昏头胀脑的书会发出无聊的呓语,一本挤眉弄眼的书则用它封面的艳照引诱每一个走过身边的脚步。
想一想,一个人与一本书相遇,这情景总是相当奇妙的。是的,是什么触动了他,使他想要将其拥有?我时常会在书店的木柜前,看见一个读者欣喜若狂紧紧抱着书籍的情形,他的脸上洋溢着久别重逢或突然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兴奋,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不是么?
有时,我也会看见某个人在一本书面前疑疑惑惑,一会儿抓起一会儿又恋恋不舍放下的事情,又是什么使他对拥有一本书产生怀疑呢?价格抑或内容?我不得而知。这就如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有许多约会被无端取消么,不是有许多人在赴约的瞬间蓦然毁约么!可见一本书的自身魅力是决定其走向的主要原因,而绝非读者。
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书与人之间的沟通,绝对应该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吸引的秘密,因为书即心灵,而文字和纸张不过是心灵践约的途径而已。
我曾为一本老处女般的书扼腕叹息,又曾为一本惨遭下架折价处理的书暗暗鸣不平,这是真的。一本积满厚厚尘埃的书却有着火一般的激情,而一本被许多年轻年老的手无数次抚摸的书,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生性淫荡的娼妓。
似乎有过这样的先例,一个人因为一本书的指引从而改变了一生——他因为这本书发动了一场革命,建立了一个政权,并使无数人与他一样改变了命运!谁能说一本书里没有枪炮声,厮杀声和战车的轰鸣声?当然,我看见一本书代替机床生产出成堆的产品,我还看见一本书取代讲台上那位之乎者也的教授,让一颗年轻的心长久地激跳……
我知道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早晨走进书店,黄昏出来时会变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我知道那位祖祖辈辈汉语身坯的家伙,会因为几册外文书,从而改头换面变成着西装系领带的字母……
书籍承担了部分历史,从而使 人类自身变得可疑;而书店则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小题1: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中的两个福气指的是什么?
(1)那本书的福气:??
(2)那个人的福气:?
小题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书店里的书?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
?
小题3:结合上下文看,为什么作者说“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
?
?
小题4:文章结尾说“书店则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1.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得一项是(? )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3.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
5.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回答问题。(10分)
免 费
[美]雪莉?凯撒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10岁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
割草,5美元;
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
去商店,50美分;
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
倒垃圾,1美元;
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
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
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
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
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
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
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
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噙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小题1:请联系现实想像一下,当面对“儿子”开列的账单的时候,除了文中的应对方法外,“我”还能采取什么方法?请至少列举三种。 (3分)
小题2:联系第1题,对比以上方法,你如何评价文中的“我”的方法,为什么? (2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文中“我”的形象。(2分)
小题4:你认为这篇小小说最大的价值是什么?(3分)
5、阅读题 简答:
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己的欧也妮读完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请简要说说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欧也妮·葛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