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22:31:50
1、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杰出的数学家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昼夜不舍,数十年如一日。著名的作家姚雪垠,每天凌晨3时起床,奋笔写作,下午则读书,研究史料,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女青年张文淑,把全部业余时间用于中国医学、中医学、皮肤科病的自学,成了医治皮肤病的专家。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陈景润、姚雪垠、张文淑研究的领域不同
B.陈景润、姚雪垠、张文淑研究的方法不一样
C.凡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刻苦努力、专心钻研成才的
D.陈景润、姚雪垠、张文淑的工作习惯不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晴雯死后,贾宝玉有那些表现?
参考答案:
打探:问小丫头袭人打发人瞧晴雯了没有,一个丫头哄骗他说,晴雯去做了芙蓉花的花神了,他信以为真。
拜灵:宝玉去悲生喜,遂一人前往晴雯灵前一拜,结果扑了个空。
祭奠:当晚,宝玉看着池中芙蓉嗟叹一会,然后整顿衣冠,作《芙蓉女儿诔》,泣涕念出,依依不舍。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5分)
渐行渐远的村庄
乔洪涛
① 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
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我们幸福栖居在低矮的草房里的情景。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站在窗台上雪白的鸽子熏醉,而我们的欢声笑语又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
④我想起了栖居在村庄里的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⑤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呜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而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⑥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
⑦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感觉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⑧我疲惫已极,失落了自己纯洁的灵魂。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⑨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一个烫手的词,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
小题1:结合原文,理解第②段“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一句的含义。(4分)
小题2:文章的③④⑤段写到鸽子、老马、乌鸦、虫子、猫头鹰等生物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3:文章开头说“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而结尾又说“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以“孤独的鸟”比喻远离村庄的“我”(人) (1分),以鸟“找不到归程和穴巢”比喻居住在高楼间的“我”(人们)找不到自己心中的“村庄” (1分),表现了城市中的我(人们)的迷茫和孤独之感。(2分)
小题2: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这些生物在村庄温暖、安详、幸福的生活,(1分)渲染和烘托了我心目中故乡仁慈、宽厚的母亲般的形象,(1分)更形象深入地写出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2分)
小题3:不矛盾。(1分)前一句表明村庄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作者会常常想起她。(2分)后一句中,“烫手”一词表现出作者对村庄的复杂感情,自己远离了村庄,不能回归,但精神上又深深依恋,所以深感痛苦。(1分)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依恋、思念和不能回归的痛苦。(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如“孤独的鸟” “找不到归程和穴巢”皆为比喻句,然后再答出其表现的情感即可。
小题2:可根据关键词“熏醉”“舞蹈”“蹲着”等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生物们的幸福安详的生活,以此衬托母亲的形象,这三段围绕着“幸福”的回忆来写,表达出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答题时,要结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
小题3:此题应在理清全文思路脉络的基础上全面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先明确不矛盾,然后再结合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烫手”所表现的作者情感,前句“常常”写出了作者对村庄的思念、热爱;由“烫手”可联想到“痛”,结合着作者对村庄的感情,由此可想到不能回归村庄的痛苦,因此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村庄的感情之深,所以二者不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 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一一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 “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论谈)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1.属于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学术语言“离家出走”就是为了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
B.某些学术研究人员耐不住寂寞,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
C.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D.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较少考虑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2.下面不属于学术中的“恶搞”的一项是(? )
A.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有了婚外情。(纪连海“百家讲坛”)
B.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
C.我是天才我怕谁: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
D.“三国”戏里,周瑜的年龄比诸葛亮大,且大摇鹅毛扇。
3.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论坛)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
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讲学者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参考答案:1.B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炮兽》的片段,完成下面问题。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字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战在炮手旁边。“开步走。”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那个年老的乘客始终靠着主桅杆立着,他双手交叉在胸前,沉思着。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代有领袖了。”
1、“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联系前文来看,老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说话?作者详细描写老人说话的方式有何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瓦斯贝特洛伯爵说“旺代有领袖了”,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他有什么根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试从所选片段中选出一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因为当时突然宣布要枪毙这个有功之人,处在欢呼中的人们是不能接受的,老人采用这种缓慢、严肃而斩钉截铁的说话方式,他要让在场的人信服他的决定并能清楚地意识到错误造成的危急情况。
(2)详细描写他的说话方式,既能表现老人冷峻、严厉的性格特征以及对在场人的震慑力,又能渲染出当时紧张、肃穆的氛围。
2、他看到了老人应对危机时的勇敢冷静和富有谋略,也看到了对炮手赏功罚过时的果断严正,以及对在场人的威慑力,这些都是作为一个领导人的应该具备的品质、能力,所以他们认为从课文内容看,就不能忽略老人制伏炮兽时的细节。
3、比如老人在短时间内对同一个人的赏罚,凸显了一个冷峻、严厉、赏罚分明的铁腕将军形象。再如写炮手、在场人们前后反应的对比,侧面衬托出老人的冷峻以及对他人的震慑力。(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