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03 22:14: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的文字没有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A.比喻
B.夸张
C.铺陈排比
D.互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①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③,松下清斋折露葵④。
野老⑤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 ①辋川庄:王维在终南山的隐居之地。②蓄(zī):农田。③朝槿:木槿,因其花朝开暮落,故称朝槿,古人常以它象征人生无常。④露葵:一种野菜,霜露时最鲜美,故称露葵。⑤野老:作者自谓。?
(1)第三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第二联堪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典范。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闲静、淡泊。(优雅、清淡)(意思对即可)
(2)广阔的水田上,一行白鹭翩翩起飞;高大的树木茂密幽深,浓阴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这恰似一幅情趣盎然的水墨画,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分析诗词名句的表达技巧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参考答案:
1、(议论)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记叙)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本题解析:
1、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几种。
2、这两个小题可以从表达方式和抒情方式的角度(后者属于前者)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1-2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①。
注:①渔阳,征戍之地
小题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2分)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小题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在这种场合提及柳树,的确耐人寻味。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句中“陌上桑”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一日《艳歌罗敷行》。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中说:“《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诗人在此除了实写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提笼忘采叶”,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诗经·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上古时代的女子因怀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妇人因思亲而顾不上采桑叶。这其间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们的感情特征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第四句“昨夜梦渔阳”补出“忘采叶”的真正原因,同时也点明了本诗的主题。“渔阳”是征戍之地,是亲人所去之地。关河万里,只有梦中才能前往。昨夜梦中相见,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萦绕在脑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难怪主人公要“提笼忘采叶”了。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