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22:14:10
1、阅读题 、找出《雷雨》第三幕中的伏笔两处。
参考答案:(1)、周冲来到鲁家,四凤问他怎么找到的,周冲说是母亲告诉的,这就为繁漪雨夜出现在鲁家窗外埋下伏笔,继而又为周萍欲跳窗而窗被从外面关上埋下伏笔。
(2)鲁大海“因钱用完了,要去车厂拉一晚上车”而为下文“雨太大,车厂的房子塌了,拉不成车而回家撞上了周萍与 四凤的私会埋下伏笔
本题解析:考查对戏剧中运用的伏笔的把握能力,要结合下面剧情思考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蝉?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4.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分)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表明自己确实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16.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2分)近体?咏物?
15.(3分)D
16.(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蝶恋花·聚骨扇
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注】①聚骨扇:折叠扇。②完颜璟,金世宗完颜雍孙,金世宗病死后继位。庙号章宗,谥号英孝皇帝,统治期间曾出现金朝发展的极盛阶段——明昌之治。③湘江龙骨:湘妃竹,这里指扇子骨架。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词。词的上片写出了聚骨扇哪些特点?(3分)
小题2:词的下片由扇及人,写作者赏玩聚骨扇。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最后两句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特点:①材料华贵;②式样新巧;③修饰之美(或:扇面精美)。(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①闲适潇洒,喜好新奇风雅,但能自我控制,不误国事的君主;②作为君主不能因珍爱之物而误国事,我们不能玩物丧志。(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湘江龙骨是其材料,比较贵重。巧样代表式样新巧。金缕小钿花草斗,装饰也很美。答题时关键点为要结合词的上半部分,加以提取概括。
小题1:概括注释可知这是一位明君,在他统治期间出现过明昌之治,通过阅读诗歌可见其有一件非常好的折扇,但一听到传宣急奏,马上放下扇子。这些都说明他也是一位好风雅之人,但关键是它没有玩物丧志。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注]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注]:诮:简直,全然。
(1)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景?请简要说明。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本词作者赏花“却不带花归”,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问:前两句运用侧面描写(或烘托)的方法,通过写词人的为春陶醉烘托出春景的迷人。
第二问:委婉曲折地表达与众不同的爱花、惜花的深情。
(2)运用反问手法强调人无法与花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花朵虽会凋谢但年年重开,而人的盛年一去,却再不复返作鲜明对比;抒发了花开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难驻的感慨与愁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