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21:36:32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晚:归艘 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诗人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小题。(8分)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题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1分)
小题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七绝/绝句/近体诗(1分)
小题1:A(3分)
小题1: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写法(1分),苏诗用流莺的叫声(1
分)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杨诗用小虫的叫声(1分)衬出夏夜的安静。(写出清幽或安静,
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小题1:“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错。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小题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凉”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轻微、新鲜、清爽等。
小题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小题3:“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本题解析:
小题1:“嫩”字,是诗人穿上了用白苎织成的布做成的新袍时对初秋天气凉意总结的一个形容词。这个字形象可感地表现出初秋的轻微、新鲜和清爽。
小题2:词在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这里选用的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小题3: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写虚。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饮酒》)
(2)杨花落尽子规啼,?。?,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
参考答案:
(1)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2)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