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时间:2019-07-03 21:31: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盘盘焉,囷囷/缦立远视,而望幸
B.骊山北构西折/谁得族灭也
C.独之心日益骄固/嗟,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九土之城/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2、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已”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学不可以
A.?今老矣,无能为也
B.?行,非弗思也
C.?鞠躬尽瘁,死而后
D.?可以大风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昊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恿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贾谊论》)
1.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衡少善属文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贵阳以东属于(孙)权
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2.“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中“闻”所领的文字是(? )
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
C.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3.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B.颇似楚汉时
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D.颇思投笔去
4.下列对例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A.为贾生着想的人,在行为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B.像贾生这样的人,在立身行事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C.像贾生这样的人,对(周围)所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D.为贾生着想的人,对(贾生周围)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5.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4、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①刽子磨旗、提刀:摇旗;
②锣三下:戏剧称角色动作叫“科”,与传奇中的“介”相同;
行动些:行动起来;
④我窦娥向哥哥有句言:这边,那边,这里,那里;
⑤不提防遭刑宪:拷打;
兀的不痛杀我也:这;
⑦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每每,常常,往往。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⑦?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⑦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6.6)
【注释】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
(1)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出成语?;孟子运用?方法,向戴不胜提出了?的建议。
(2)请概括选段的主旨并简要分析。(3分)
?
?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