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21:06:45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共事二三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府吏见丁宁?寡妇起彷徨
C.本自无教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可怜体无比?古之学者必有师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②奸:同“干”。?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躬案行士卒庐室案行: 巡视,察看
B.多所称举贬黜称举: 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犯禁: 私闯禁地
D.明主知君洁白公正洁白: 廉洁纯贞
小题2: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3分)
①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②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③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⑤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⑥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引刀自刭。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5分)?
(2)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19分)
长安繁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ái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王仁裕《玉堂闲话》)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 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下面各项中加粗实词有误的一项是:(?)
A.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妻:嫁给(他))
B.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申:申请)
C.求市未能得?(市:动词,买)
D.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恨:遗憾)
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B.论者称其笔势?/?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C.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笼鹅而归,甚以为乐?/?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
3.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说话,但成年后,以善言、耿直著称。尤其以擅长书法出名。
B.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的阮裕也很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C.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喜欢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的会稽,在此修建房屋,和谢安、孙绰、李充等人经常聚会。
D.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李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焙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竞。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蛡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②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及灌溉,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邕管所隶安平州,其酋恃险,谋聚兵为边患,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即日叩头谢过,焚彻水栅,听太府约束。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①秦熺:秦桧之子
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寻:不久
B.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穷竟:追究到底
C.浩遣单使谕以祸福谕:口谕
D.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谮:诬陷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浩“正直”的一组是
①或拉浩行,毅然不往?②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
③浩争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④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⑤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⑥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都去拜见他,李浩毅然不去。
B.台州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于是禁军中有人图谋作乱,被李浩用语言震慑住。李浩查出为首的四个人,施以黥刑后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C.朝廷买米八万石,李浩检举负责的官员克扣官钱。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跟着附和,李浩力争严查,得到皇上认可。
D.李浩为人傲慢,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对用金钱诱惑他的小人,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用尽各种方法,但是皇上始终保全庇护他。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并 海 有 宿 寇 久 不 获 浩 募 其 徒 自 缚 赎 罪 即 得 其 魁。
(2)翻译:
①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4分)
译文:?
?
②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4分)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