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03 08:22: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宋玉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②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③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④,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⑤,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⑥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楚怀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赤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卒,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
(选自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闻谗言,怒而放流。屈原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景差:景差(chā),战国楚辞赋家。②东郭狻、韩卢:《战国策》有个“韩卢逐狻”的故事: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东郭狻(suān)。一天,韩卢追逐东郭狻绕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动弹。③盍:“何不”。④《下里》《巴人》《阳阿》《采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是乐曲名。⑤含商吐角:指娴熟而美妙地发出歌声。商、角,古代音阶名。⑥崪:zú,指高山。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玉让其友让:动词,表示歉意,谦让。
B.友谢之,复言于王谢:动词,致歉,道歉。
C.使楚人贵子之德乎?贵:形容词意动用法,“看得高贵,重视”的意思。
D.名曰瑶姬,未行而卒行:这里是“长大,成婚”的意思。
小题2:汉代著名楚辞研究学者王逸曾评价宋玉“能巧辩,善属文”,下列能佐证的一组是
①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②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
③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④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
⑤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⑥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所选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宋玉直接继承延续了屈原诗歌艺术风格,在楚辞方面成就斐然,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B.宋玉能言善辩,面对景差的敷衍托辞,他用韩卢逐狻的典故来设喻批驳;当楚襄王劝其改变文章风格时,他用“曲高和寡”的故事来回答,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文风。
C.宋玉作为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官卑职小,但他一再营求,后来也凭着超群的才华,博得了楚王的赏识。
D.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宋玉的才华及人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普遍的赞誉,而且得到了习凿齿和司马迁的高度评价。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3分)
(2)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3分)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3分)
小题5:下面是晋代裴松之引述魏国名士袁准的话来评价诸葛亮的文段,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袁子曰: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
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及 其 受 六 尺 之 孤 摄 一 国 之 政 事 凡 庸 之 君 专 权 而 不 失 礼 行 法 严 而 人 悦 服 用 民 尽 而 下 不 怨 行 君 事 而 人 不 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选自裴松之《<三国志>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介绍你得到官职的,是我;做官却不合心意的,那就是你自己。
(2)都城里跟着一起应唱(应和)的还不到三个人了。
(3)然而他们都只模仿了屈原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最终都不敢直言劝谏。
小题5:


本题解析: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法严而人悦服/用民尽而下不怨/行君事而人不疑。
小题1:让,责备
小题2:①是宋玉请景差推荐自己,②是景差的托辞,④是楚王劝宋玉改变自己的文风。
小题3:宋玉的人品在当时和后世被赞誉和高度评价与原文不符。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进行整体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判断句式、“官”及大意各1分(2)“国”、“属”及句意各1分(3)“祖”、“ 莫” 及句意各1分
小题5:本题根据译文完成断句。
译文:袁子说:有人问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袁子说:张飞、关羽刘备一同起事,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心腹之臣,但他们都是一介武夫。后来得到诸葛亮,于是就任命他为丞相,而群臣上下心悦诚服,是刘备值得信服,诸葛亮值得倚重的缘故。等到他接受刘备临终的嘱托,掌管一国的政事,侍奉平庸的君主,虽然掌握着朝中大权却不失礼法,执行法令严格却令人心悦诚服,耗用民力几近殆尽(讨魏),众臣百姓却毫无怨言,执行君王的权力却没有人怀疑他(有谋逆之心)。正因为这样,(我)也怀着蜀国君臣上下及百姓那样的心情(态度)来欣悦地拥戴(尊敬)他啊!诸葛亮去世至今已经有几十年了,国人都讴歌他思念他,就像当年周人怀念召公一样。孔子曾经说“冉雍这个人啊,(他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可以让他去做官啊。”诸葛亮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选自《孟子·梁惠王》)?
1.下列加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始作俑者,无后乎
  其:代词,这些人
B.愿死者一洒之
  比:为,替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悌: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陷溺:使陷到井里,淹在水中
2.下面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彼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百亩之田,勿其时
B.①地方百里而可以
  ②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C.①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
  ②非我也,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税敛
  ②暮冥冥,虎啸猿啼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
A.①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②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①兽相食,且人
  ②在其为民父母也
C.①谁与王敌
  ②微人之力不及此
D.①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②愿举国内臣?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D
4.(1)用梃与用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呢?
  (2)我以它为耻辱,希望为战死者报仇雪耻,这样的话怎么办呢?
  (3)在内侍奉他的父兄,在外侍奉他的上级,可以使(壮年人)制作棍棒用来打击秦国、楚国的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燕王刘泽者,诸刘远属也。高帝三年,泽为郎中。高帝十一年,泽以将军击陈豨,得王黄,为营陵侯。
高后时,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泽大说之,用金二百斤为田生寿。田生已得金,即归齐。二年,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田生如长安,不见泽,而假大宅,令其子求事吕后所幸大谒者张子卿。居数月,田生子请张卿临,亲修具。张卿许往。田生盛帷帐共具,譬如列侯。张卿惊。酒酣,乃屏人说张卿曰:“臣观诸侯王邸弟百余,皆高祖一切功臣。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太后春秋长,诸吕弱,太后欲立吕产为王,王代。太后又重发之,恐大臣不听。今卿最幸,大臣所敬,何不风大臣以闻太后,太后必喜。诸吕已王,万户侯亦卿之有。太后心欲之,而卿为内臣,不急发,恐祸及身矣。”张卿大然之,乃风大臣语太后。太后朝,因问大臣,大臣请立吕产为吕王。太后赐张卿千斤金,张卿以其半与田生。田生弗受,因说之曰:“吕产王也,诸大臣未大服。今营陵侯泽,诸刘,为大将军,独此尚觖望。今卿言太后,列十余县王之,彼得王,喜去,诸吕王益固矣。”张卿入言,太后然之。乃以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琅邪王乃与田生之国。田生劝泽急行,毋留。出关,太后果使人追止之,已出,即还。
及太后崩,琅邪王泽乃曰:“帝少,诸吕用事,刘氏孤弱。”乃引兵与齐王合谋西,欲诛诸吕。至梁,闻汉遣灌将军屯荥阳,泽还兵备西界,遂跳驱至长安。代王亦从代至。诸将相与琅邪王共立代王为天子。天子乃徙泽为燕王,乃复以琅邪予齐,复故地。
太史公曰:荆王王也,由汉初定,天下未集,故刘贾虽属疏,然以策为王,填江淮之间。刘泽之王,权激吕氏,然刘泽卒南面称孤者三世。事发相重,岂不为伟乎!
(节选自《史记?荆燕世家》,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    画:策划,谋划。
B.二年,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与:给予。
C.田生盛帷帐共具,譬如列侯。盛:华美。
D.荆王王也,由汉初定,天下未集。集:一统,统一。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泽之王,权激吕氏”的一组是(  )
①泽以将军击陈豨,得王黄,为营陵侯 ②张卿入言,太后然之 ③田生弗受,因说之曰……诸吕王益固矣 ④泽还兵备西界,遂跳驱至长安 ⑤乃以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 ⑥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泽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刘泽因为是刘邦的远房宗亲,所以先被封为营陵侯,后来被封为琅邪王,当代王即位时,又因拥戴有功而被封为齐王。
B.田生通过他的儿子结交张子卿,进而又通过游说张子卿,说服大臣们劝太后封吕产为王,后又通过游说张子卿,顺利地使刘泽当上了琅邪王。
C.刘泽被封为王,其中最大的功劳应归功于田生,田生采取“迂回”的策略,终于使刘泽如愿以偿当上了诸侯王,并回到自己的封地。
D.对于刘泽受封为王,司马迁认为是使用权谋激发吕氏的结果,并没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至于他竟然三代为王,则是特异出奇的事情。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与”应解释为“交往,与……交往”。
小题2:对于传主的考查往往集中在品行、节操、政绩、才干、为人五个方面。答题时要梳理文章脉络,围绕“谁”“干什么”“怎样做”“说明什么”来展开。答案自然是水到渠成。①是讲刘泽早期因战功被封为营陵侯;④是说刘泽善于权变;⑥是说齐人田生因缺少旅费而通过献计向刘泽求救。以上三点均不是刘泽“权激吕氏”的范畴。
小题3: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信息”要全面准确,防止“偷换概念”。A项中“齐王”即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刘泽被封为营陵侯是因为“泽以将军击陈豨,得王黄”的战功,同时,他没有被封为齐王,而是被封为燕王。
参考译文:
燕王刘泽,是刘氏的远房宗亲。高帝三年,刘泽任郎中。高帝十一年,刘泽以将军之职攻打陈豨,俘虏了敌将王黄,被封为营陵侯。
高后当政时,齐人田生出游在外缺少旅费,就通过献计来向营陵侯刘泽求助。刘泽非常高兴,用二百斤黄金为田生祝寿。田生得到钱以后,立即返回齐国。第二年,刘泽派人去对田生说:“不和我来往了吗?”田生来到长安,不去见刘泽,而是借了一座大宅院,让他的儿子求见并侍奉被吕后宠幸的宦官张子卿。过了几个月,田生的儿子请张子卿到家里做客,田生亲自准备酒宴。张子卿答应前往。田生张挂起豪华的帷帐,摆设出精美的用具,好像对待诸侯一般。张子卿一见很惊讶。趁酒兴正浓的时候,田生就让左右退下,向张子卿劝说道:“臣观看了诸侯王的住宅一百多座,都是高祖时候的功臣。现在的吕氏平日依据扶助高祖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功劳非常大,加上皇亲太后身份的尊贵(而位高权重)。(现在)太后年事已高,吕氏家族力量弱小,太后想立吕产为王,做代地的诸侯王。太后又要郑重提出此事,恐怕大臣们不同意。如今您最受太后宠幸,并受大臣们敬畏,何不婉言劝说大臣向太后进言此事,太后一定高兴。吕产被封王之后,万户侯也会为您所有了。太后心里是想这样做的,而您是内臣,不赶快提出,恐怕灾祸就要临头了。”张子卿对此非常同意,于是就婉言劝说大臣把此事禀告太后。太后上朝时,趁机询问大臣。大臣奏请立吕产为吕王。太后赐给张子卿黄金千斤,张子卿把其中的一半送给田生。田生没有接受(赠金),并趁机又向张子卿劝说道:“吕产被封王,大臣们并没有完全心服。如今营陵侯刘泽,是刘氏宗族,任大将军,只有他现在还很不满。现在您禀告太后,划出十几个县封他为王,他得到王位,高高兴兴地离去,吕氏宗族的王位就更加巩固了。”张子卿进宫禀告,太后认为很对。于是把营陵侯刘泽封为琅邪王。琅邪王就与田生前往封地。田生劝刘泽快走,不要停留。刚出函谷关,太后果然派人追赶阻拦他们,可是刘泽已经出关,追赶的人只好回去了。
到太后去世以后,琅邪王刘泽说:“皇帝年少,吕氏把持朝政,刘氏孤单势弱。”于是带领军队与齐王联合图谋西进,打算诛杀吕氏家族的人。到达梁地,听说朝廷派将军灌婴屯兵荥阳,刘泽就回师加强自己西部边界的防备,然后他迅速赶到长安。代王也正好从代地赶到。将相大臣与琅邪王共同拥立代王为天子。天子于是改封刘泽为燕王,重把琅邪给了齐国,恢复齐国原有的封地。
太史公说:荆王能被封王,是由于汉朝刚建立,天下尚未完全统一,所以刘贾虽是刘氏的远房,但以战功被封为王,威镇江淮之间。刘泽被封王,是用权谋激发吕氏的结果,刘泽也终于有三代南面称王。事情开始就相互牵制,难道不是奇异的吗?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兄敞之,为赵伦之征虏参军。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年三十,往襄阳省兄,伦之见而赏之。伦之子伯符时为竟陵太守,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伯符由此致将帅之称。伯符去郡,又别讨西陵蛮,不与庆之相随,无功而反。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寻转正员将军。及湛被收之夕,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上见而惊曰:“卿何意乃尔急装?”庆之曰:“夜半唤队主,不客缓服。”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征西司马朱修之讨蛮失利,以庆之为建威将军,率众助修之。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庆之患头风,好著狐皮帽,群蛮恶之,号曰“苍头公”。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鲁爽反,乃遣庆之济江讨爽。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庆之与薛安都等进与爽战,安都临阵斩爽。寻与柳元景俱开府仪同三司,辞。改封始兴郡公,户邑如故。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嘉其意,许之。三年,司空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使持节,率众讨之。自四月至于七月,乃屠城斩诞。进庆之司空,又固让。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人寇武康寇:侵犯。
B.稍得引接稍:渐渐。
C.夜半唤队主,不容缓服缓:延迟。
D.事何由济济:成功。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庆之作战威武勇猛的一组是(3分)
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②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
③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④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
⑤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⑥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庆之富有谋略,深得将领赏识。他跟随赵伦之的儿子伯符时,给他出谋划策,常常击退蛮人的进攻;后来他隶属檀道济,道济称赞他忠诚敬慎通晓兵法。
B.沈庆之忠心耿耿,保卫君王恭谨。太祖让他守卫禁宫,在刘湛被逮捕的晚上,太祖让庆之去叫禁卫军首领,庆之穿上戎装和袜子缚着裤子匆匆来到皇宫。
C.沈庆之直言敢谏,所奏切中要害。太祖想要北伐,向他征询意见,庆之说,己方步兵难与北方骑兵相抗,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如北伐恐君王部队将遭受失败。
D.沈庆之不求高位,多次推辞加封。因庆之战功卓著,深得皇帝信任,皇帝先封他开府仪同三司、又改封始兴郡公,平竟陵王后封他做司空,他都没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5分)
译文:
(2)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嘉其意,许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1)(5分)修之因为战事失利被关进监狱,庆之独自掌管军队进兵讨伐,大败缘沔各地众多蛮兵,捉住俘虏七千人。
(2)(5分)沈庆之因为年满七十岁,坚决请求辞去政事,皇上赞赏他的诚意,答应了他的请求。


本题解析:
小题1:缓:宽松,宽大。“缓服”指宽大舒适的官服。
小题2:②说明其有谋略,③说明其忠谨晓兵,④表明其忠诚尽职。
小题3:“让庆之去叫禁卫军首领”错,原文是“上开门召庆之”。
小题4:尽量直译。第一句译出“失律”“专军”“禽”“生口”各1分,全句通顺1分。第二句译出“以”“固”“嘉”“许”各1分,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郡武康人。他的兄长沈敞之,是赵伦之的征虏参军。庆之自幼就有志气和勇力。孙恩叛乱,派遣人侵犯武康,庆之当时还未成年,随着家乡氏族的人一起击杀孙恩之敌,从此庆之凭着勇气远近闻名。灾荒兵乱过后,乡村里的人都流转失散,庆之亲自耕种田地,辛勤劳苦独立生活。三十岁时,庆之到襄阳去看望兄长敞之,赵伦之见到他对他十分欣赏。当时赵伦之的儿子伯符做竟陵太守,竟陵之地的蛮人多次进犯,庆之为伯符安排规划谋略,每次都打败蛮人的进攻,伯符据此获得将帅的职衔。伯符离开竟陵,又到别处讨伐西陵的蛮人,没有让庆之跟随他,结果无功而返。永初二年,庆之被授予殿中员外将军,又跟随伯符隶属于到彦之而出师北伐。伯符染病而归,庆之仍隶属于檀道济部。檀道济回来禀告太祖,称赞庆之忠诚谨慎通晓兵法,主上便让他统领军队防守东掖门,渐渐地得到延见接待,出入皇宫。不久转调为正员将军。等到刘湛被收押的那天晚上,主上开宫门召见庆之,庆之来不及换下戎装就穿着袜子缚着裤子跑进去。皇上见到他如此装束吃惊道:“您为什么如此急速整装?”庆之说:“君王半夜召唤我这个禁卫军队长,没来得及穿宽大舒适的官服。”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众蛮族大为骚乱,征西司马朱修之讨伐蛮人失败,主上任命庆之担任建威将军,率众帮助修之。修之因为战事失利被关进监狱,庆之独自掌管军队进兵讨伐,大败缘沔各地众多蛮兵,捉住俘虏七千人。庆之患有头风病,平日好戴着狐皮帽,众蛮人恼恨他,称他为“苍头公”。蛮族人每次见到庆之的军队,总是畏惧道:“苍头公不多时又来了!”二十七年,太祖想要向北征讨,庆之进谏道:“我们的步兵难以与北方的骑兵相抗,这种状况时日已经很久了。如果北伐,恐怕将使王师严重受挫,难以实现君王的大志。”丹阳府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当时一起在坐,主上使湛之等大臣诘问庆之,庆之说:“治理国家好比管理家事。耕种之事应当问农奴,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现在陛下想要攻打别国,却与白面书生之辈谋划此事,事情哪里会成功呢!”主上大笑。
鲁爽^造**,皇帝于是派遣庆之渡江讨伐鲁爽。鲁爽听说庆之来到了,连绵不绝的营寨慢慢退却,自己留下来断后。庆之和薛安都等进军与鲁爽交战,安都临阵斩杀了鲁爽。不久皇上封他和柳元景都为开府仪同三司,庆之没有接受。后改封始兴郡公,所辖的户口与县邑和原来一样。庆之因为年满七十岁,坚决请求辞去政事,皇上赞赏他的诚意,答应了他的请求。孝建三年,司空竟陵王赵诞依凭广陵^造**,皇上又任命庆之做持节大臣,率众军讨伐他。从四月一直到七月才攻下城池,就屠城斩杀赵诞。皇上晋封庆之为司空,庆之坚决辞让。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祭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烯络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字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 【注释】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备(chá):人名。④缔络(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备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参考答案:1.B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