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03 08:10: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日:“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日:“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歘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竞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ù):劳苦。②夏:亦作“梗”,木名。③歘(xū):忽然。④劙(lí):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诚/饵:给……吃
B.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能多樵/恶:不
D.汗交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乃实告
B.将作/复尔
C.不辞还/裂其衣束之
D.群扶以归/欲劙颈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D
4.B
5.(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从安议——竟:竟然
B.书连上辄——寝:搁置
C.公于京师使客道夺人财物——遮:拦阻
D.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诛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安严肃正直的一组是(? )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②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③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 ⑥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A
4.(1)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
  (2)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分条上奏使他们出狱。
  (3)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宽恕,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实在是正确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
B.普希金是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惠特曼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
C.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在戏剧作品中,供状物叙事之用,是戏剧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著名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D.《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散曲作为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到……去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慷慨: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小题2:C(①③⑥项不能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①表现种皓不追名逐利,③表现种皓老成持重、为人谨慎,⑥写边境部族晏然无事)
小题3:B(种皓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
参考译文: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皓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种皓以看着货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
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
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种皓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
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皓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求。后来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皓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皓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
后来被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皓担任度辽将军。种皓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因此羌胡、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皓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
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并、凉两州的边民都为他发丧致哀。匈奴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己而自足矜:夸耀
B.所以贻于后人者则:家规
C.平生志励行苦:为……所苦
D.之甚矣惑:糊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所谓楚而北行欲人无惑也难矣
B.才可为而不为度我至军中,公
C.吾家诗书发迹日削月割,趋于亡
D.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今 汝 之 才 未 能 胜 余 乃 不 俯 寻 吾 之 所 得 而 蹈 吾 之 所 失 岂 不 谬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3分)
?
(2)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小题1:①又想到你会记住(惩戒)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意”、“惩”、“矩矱”为得分点)
②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凭时间消磨(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还是好好想想吧!(“区区”、“磨”、“工”、“其”、两句要求句意通顺)


本题解析:
小题1:苦:磨练
小题1:A项中前一个是“到”的意思,后一个是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是“竟然”的意思,后一个是“才”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是“凭借”的意思,后一个表结果。D项中两个个均是“大概”的意思
小题1:D选项中的自小就自狂自大,要注意理解“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小题1:本题可虚词的提示来断句。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是:①“意”、“惩”、“矩矱”为得分点②“区区”、“磨”、“工”、“其”、两句要求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你小时侯聪慧,才质异于常人,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动颜祝贺,对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先及第)。”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定然是你好高骛远,想广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然而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才质异于常人,科举及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放弃的学业,学习不分昼夜,发奋努力,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 而今你的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身艰苦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以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但是你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还是好好想想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