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8:10:16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睡美人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A角却突然“失踪”了。
“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来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
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B角:“你上!”
B角激动地站直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王子菲力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万一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往下想了。
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
动和灯光的光芒融会在一整套的芭蕾舞的语言里了……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B角分明已被爱情拥簇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手臂的姿势犹如攻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
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会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
……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首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力浦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生了!而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小题1:第一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分)
小题2:这篇小说以“睡美人”为题,有什么作用、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小题3:有人说文中女A角才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2、阅读题 千百户制度,是一种以千户、百户等官吏为主体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清雍正十年(1732年)夏,应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奏请,西宁、四川、西藏派员勘定界址,三方交界之地的藏民七十九族之中近西宁者归西宁管辖,近西藏者暂隶西藏。在归西宁管辖的四十族之内,依据族人多寡,从本族豪酋之中委任土官,令其治理地方,管辖属民。“其族内人户,千户以上,设千户一员。百户以上,设百户一员。不及百户者,设百长一员……千百户之下,设散百长数名”。可见,“千户”、“百户”的称谓与他们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这里提到的“百长”有两种:一是管辖属民不足百户的土官,《番例》称之为“管束部落之百长”;一是“散百长”,即并不具体管辖人户,而是置于千户或百户之下,协助其工作,《番例》称他们为“小百长”。《番例》还常常提到小头目、十家长等职称,并规定:“每十户设立头目一名”,若不遵行,千百户要受到处罚。顾名思义,“十家长”只是在十户左右的属民中产生影响。在《番例》各条款中,十家长和小头目从未被同时提及,二者所指很可能是同一职级,只不过称谓不同而已。《番例》在量刑时,常常把十家长或小头目与平人相提并论,说明他们的地位与平人相差无几。《番例》在论及有关职权时,往往没有提到“散百长”或“小百长”,表明他们在诸多方面没有权威。这样,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是千百户中的主要人物。中央王朝通过千百户对藏族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千百户的职位由中央政府分封,并依据其是否管束部落分级管理,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俱由兵部颁给号纸,准其世袭”。其世袭传承,无疑由西宁办事大臣呈报有关材料经朝廷审批,换取相应执据,完成权力交替。散百长“由西宁夷情衙门发给委牌”。由于他们不管束部落,其管理权限在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散百长职务不能世袭,因此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对其职务任命、人选变动有较大的自主权。其次,朝廷以会盟形式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史书记载,历史上清廷曾与藏族千百户实行会盟制,即一年会盟一次,三年后间年会盟一次。会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清王朝通过会盟显示出对千百户的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权。千百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与民同罪,当事人职级越高,罚服越重。根据管理权限,处分权应属清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根据《番例》规定,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均有权处理本部落内的诉讼。但司法管辖权却属于清王朝。千百户调处诉讼所依据的《番例》本身由代表清王朝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所颁行,作为司法和执法人员的千百户受清王朝的严格约束,其违规违法行为无一例外地受到处罚。所以,他们也仅仅是代表清王朝行使司法权。
(节选自何峰《从<番例>看藏族千百户制度》)
小题1:下列关于“千百户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千百户制度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应西宁办事大臣奏请,由中央设置的针对藏民的管理制度。
B.千百户制度以千户、百户等管理为主体,包括百长和散百长等官吏在内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
C.“千户”、“百户”的称谓与官吏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而“散百长”则与管辖人户无关。
D.千百户中的主要官吏是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他们由中央政府分封官职并能世袭传承。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宁、四川和西藏交界处,有七十九族藏民,其中一半以上归属西宁,西宁率先采用了千百户制度。
B.千百户制度中,所有官吏职级的大小基本上是按照官吏人户的多少决定的,但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分封。
C.千百户制度在管理上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最高的土官是千户,最低的是小头目或十家长,下级要服从上级。
D.小头目或十家长虽然属于管理者,但在许多方面没有权威,几乎等同于平人,尤其在量刑时,常常与平人相提并论。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清王朝对千百户的分封与管理采用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式,高职级的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由兵部“颁给号纸”,而低职级的散百长可以由西宁夷情衙门任命。
B.一年一次或间年一次的会盟是朝廷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的形式,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这种制度显示了清王朝对千百户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
C.清王朝在给予千百户权利与地位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着严格的管理,在管理上,清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具有处分权,千百户对于属户有处分权。
D.千百户在辖区内既是司法人员,也是执法人员,既是立法者,也是被监督者。他们立法的依据《番例》由代表清王朝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所颁行。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稿,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搞起死回生。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
刘姥姥。(《红楼梦》)
B.哈姆雷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使人们透过悲剧,从
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哈姆雷特》)
C.阿娜斯塔奇向父亲要钱,往往用撒娇哄骗的办法,但斐纳则用勒索的方法。(《高老头》)
D.当爱斯梅拉达因为被指控使用巫术刺伤弗比斯而判处绞刑时,加西莫多从钟楼飞身而下,把她解救到教堂里,为保护她不受别人侵害,他甚至不惜得罪了收养他的副主教克洛德。(《巴黎圣母院》)
E、觉新深爱着梅表妹,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决定了李家小姐瑞钰作为自己的妻子,最后在觉慧的支持下,反抗并逃婚成功。(《家》)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到大自然去
(荷兰)林湄
荷兰虽然没有山脉,但面向大海,还有河流、湖泊、树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看那春天碧绿的草地、千姿百态的花朵以及墙缝、石隙、农地里破绽而出的种种绿盈,便想到“复活”的力量和意义;夏天躺在人烟稀少的北海岸的沙滩上享受日光浴,听浪涛细雨,看海鸟飞翔,无喧的心境顿像大海一样的坦然和空旷;秋天漫步于林间小道,观看树叶色彩的变化和飘飞落叶,不禁唏嘘地感叹——落叶啊,你是飘是落还是虚无?当冬天第一场雪花出现窗前的时候,仿佛听到时间的脚步声,它悠然,稳重又毫不留情,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可见,意会自然不一定要面对“宏伟壮丽”“磅礴气势”,或是奇特的风景,关键是你要融入自然界,了解自然,与其往来和交谈,否则,大自然就像我的童年的想法一样,不过是上山砍柴、下海打鱼的地方,包含贫穷无奈的意思。
我真正体会到自然的情韵是在欧洲。假如心境开朗时走进大自然,那么,风的潇洒、山的稳重、水的柔情、根的力量、叶的纯粹、花的妩媚、草的活力、石的神奇……清晨的光、黄昏的色、花蕾的萌动、树叶的摇曳、鸟鸣、水流……皆是生命的搏动、井然有序的图景,难怪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在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过着恬淡孤寂的日子,在寄情山水里感悟生命的真谛,获得心灵的洗涤,从而胸襟释然、超然达观,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
然而,最能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处于迷惑、空虚哀伤时, 或遭难后接触大自然,这时,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渐渐地,你在它的宽阔浩淼、简朴无饰、悠然自在的景象里,将捕捉到人生“渺小”“脆弱”的意念;在“动而中律”的金石丝竹神态里,意会到生命的“短暂”‘虚无”,从而,能身处逆境能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人因有性情才活得又累又苦。常言道“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所以,古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面对自然、发现了自然的道德观念和人的本原后,便将回归自然当作解脱人一生烦恼的最好办法。可见,人只有在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才能让生命和自然进行真正的交流和默会,并借此悟道。
然而,人毕竟是人,有社会有历史有文化,即使能将大自然“虚空幻相”的灵性装进脑里,也会因心墙不牢固而今守住一时的灵气扑扑飞逝……可不是吗,陈子昂和李白借投身山水获得的愉悦来缓解生存的痛苦和不安,然而,因眷恋追求不朽功名的愿望,依然无法达到“神超形越”的人生境界。王维因宰相张九龄事故,受李林甫的打击被贬,退出官场后寄情山水,晚期诗中注重自然,后期更有“空、有、中”的禅宗意境,然而,此“无心、无目的、无意识”之态,不过是一种理想和愿望、因为他表面“万事不关心”,实际上仍然很关心世事,唯“自顾无长策”而已。也就是说,王维客观上并没有消减自身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问题,不算达到一种高度或境界。
可想而知,观赏风景的最高范畴是人自身内心的和谐,然而,要达到这种美好的实际景象,比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要困难得多,需要不断自我体验、自我破碎、自我升华……所以,每当我到大自然中去,面对宏伟壮观的大海、峡谷、悬崖峭壁、茫茫雪原;或在细雨中的碧树红花、山地的鸟兽、铺满落叶的林间小径时……无论是图腾的膜拜,还是获得愉目娱神的感悟,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将审美感受带到实践中去,让大自然的清朗和长阔高深,真正制衡你的性情,主宰你的命运;让灵性生活超越肉体的享受,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对话,达到人和自然、人和己心的和谐关系,摆脱人生“生老病死”“劳苦愁烦”的写照,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
(选自((2006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小题1:怎么理解“在无边的雪原里留下历史的踪迹”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3分)
小题2:“大自然就像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小题3: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如何才能“令生命充满自然的朝气和性情,单纯愉快过好每一天”?
小题4:有人说“生活在当前知识信息爆炸和竞争压力过大的我们应该多学古人到大自然去,去真切地体悟自然、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科学地利用自然,因为这是人们一种生存本能的精神需求,也是社会之发展趋势”。对此看法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理解。(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