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47:13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拨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
开成元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初,迁襄州刺史。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大中初,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就加检校司空。六年,复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九年,诏曰:“河东军节度使卢钧,长才博达,敏识宏深。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钺。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②,以表群僚。可尚书左仆射。”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③,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宰臣令狐山曾恶之,乃罢仆射,仍加检校司空。物议以钧长者,罪山曾弄权。山曾惧,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选自《旧唐书·卢钧传》,有删节)
注:①槥椟:小棺材。?②揆路:宰相之位。③端揆:指尚书左仆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靡:没有
B.自贞元已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表:南面
C.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俾:佣人
D.物议以钧长者,罪山曾弄权罪:谴责
小题2:以下句子中,直接表明卢钧“性仁恕”或“为政廉洁”的一组是(3分)
①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②作法兴利以致富
③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 ?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
⑤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⑥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钧进士及第后又应试“书判拨萃”科,先历任补校书郎、诸侯幕府僚佐、左补阙等,后因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而出名。
B.卢钧担任过几个道的节度使,在任岭南节度使期间政绩尤为突出,他为政廉洁,关心民众,受到了当地汉人和蛮族的拥戴。
C.卢钧满怀希望应诏入朝,结果被授为尚书左仆射,很是灰心,后受宰相令狐山曾排挤,又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D.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深得皇帝的赏识并重用为宰相,加之他为人仁慈,为政廉洁,当时被视为长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
(2)仁声载路,公论弥高。宜升揆路,以表群僚。
参考答案:
小题1:C (俾:动词,“使”)
小题2:C(①是说他与同事一起审理宋申锡的冤案,②是说他的前任不清廉,④是说百姓为卢钧立生祠,是侧面描写。)
小题3:D(说卢钧“深得皇帝的赏识”可以,说“深得重用”不合文意,因本应为宰相,而只做了尚书左仆射。)
小题4:(1)因此山越的当地的百姓,叹服他的道德仁义,法令虽不严苛而众人都受到教化。(“由是”“俗”“德义”“人化”各1分,句意1分)
(2)仁爱之声满路,公众赞颂之声更高。应该升任揆路(宰相),作众多官员的表率(“载”“论”“弥”“表”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卢钧,字子和,是范阳人。卢钧在元和四年进士及第,又应试“书判拨萃”科,调授校书郎,历任诸侯幕府僚佐。文宗大和五年,升任左补阙。与同事申诉宋申锡的冤枉,因此出名。
开成元年冬天,代替李从易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外国船只贩运之利,珍奇货物云集。旧节度使设法兴利来致富,凡镇守南海的,无不捆装船载财物还京。卢钧性情仁慈宽恕,为政廉洁,请监军使担任市舶使,自己一点也不干预。自从贞元年间以来,有罪流放到岭南的大臣,因其去世、子孙贫困憔悴,虽然遇到大赦也不能自己还京。凡是在岭南境内的,卢钧减省俸钱为他们营办小棺材;家中有疾病死丧,则为他们出钱替他们买药治病或办丧事;有孤儿幼女,为他们办婚嫁,共数百家。因此山越的当地的百姓,叹服他的道德仁义,法令虽不严苛而众人都受到教化。三年任满将替换,华人蛮族数千人赴衙门请为卢钧立生祠,刻功颂德。先前土人与蛮人、僚人杂居,互通婚姻,官吏有时阻挠,就互相煽诱反乱。卢钧到任后立法度,使华人与蛮人分开居住、不互通婚姻,蛮人不许拥有田地宅院,于是境外清肃,而互不相犯。
会昌初年,迁任襄州刺史。四年诛杀刘稹,命卢钧任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这年冬天,诏书命卢钧派五千泽潞镇军去代北防戍。卢钧登上城门饯送戍卒,他们的家属搭帏幄旁观。泽潞军一向骄横,因为与家人告别趁着酒醉倒戈返攻城门,监军让州兵抵抗,直到晚上,经安抚慰劳才将乱卒平定。
诏书命卢钧入朝,官拜户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大中初年,卢钧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又加官检校司空。六年,再任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九年,颁下诏书说:“河东军节度使卢钧,年长才高、博闻练达,见识聪敏、胸襟宏大。从岭南直到太原,五次更换节钺,仁爱之声满路,公众赞颂有加。应该升任揆路(宰职),用作众多官员的表率。可是只授官尚书左仆射。”卢钧历任中央、地方,功绩众多。后辈子弟,多官至高位。到这次紧急征他入朝,以为应作宰相,虽任尚书仆射,心中特别失望,于是常常称病不办公,与亲戚旧友在城南别墅游玩,有时几天才回来一趟。宰相令狐厌恶他,于是他被罢免了左仆射官,仍然加授检校司空。舆论认为卢钧是长者,都谴责令狐滥弄权力。令狐惧怕,十一年九月,任卢钧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入朝任太子太师时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宝绘堂记
(宋)苏 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 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事物珍奇也不会成为祸害。
(2)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3)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
(4)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希望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去”应解释为“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11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小题2:试题分析:A.均为介词,解释为“因为”;B.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却”;C.均为介词,前者解释为“被”,后者解释为“替”;D.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点评:正确解决文字障碍是文言文阅读的前提条件。而这些障碍中,文言虚词因其使用频率高,用法变化大,干扰也最大,因而对文言虚词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固然,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词性和用法作一全面的识记是必要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对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可以作出推断。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其词性,再联系上下文去推断它的意义。
小题3:试题分析:D.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该项的阐述和原文不符。
点评:依据文意,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提供选项的正误,特别要注意细微枝节上的毛病,一些设题上常见错项类型必须心中有数,例如人物的张冠李戴、前后颠倒,事件的无中生有、错位杂糅,细节的强拉硬连、添枝加叶,内容的疏漏片面、强加因果,评价的任意拔高、颠倒是非等等。这种分析比较往往能把选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晓错在何处,对在哪里。
小题4:试题分析⑴句中“虽”“尤物”“病”是句子翻译的关键,其中“尤物”和“病”是翻译的难点。“尤物”可从“微物”中对译翻出,“病”可从第一题实词释义中获得。⑵句要注意句间关系。其中“释”是翻译的难点,舍弃,抛弃。⑶句要抓住句式,一是所字结构,二是宾语前置句。“不吾予”=“不予吾”⑷句“类”,像。“以是”即“是以”,因此。庶几,希望。
点评:翻译时,既要理解透实词的语境意义,也要把握住虚词的具体用法,更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和全句的语气、语调,点好句末标点。力求做到准确、通顺。掌握的古汉语所特有的句型也很必要,命题人员常常拿一些特殊句型来作为考点。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沉溺在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事物珍奇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沉溺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让人感到快乐。老子说:“五色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五音使人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五味使人的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未曾因此而废除这四种东西,只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给鞋子涂蜡。这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吗?但他们以之为乐并且终身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自身。这就是沉溺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起初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书画,(我)都担心失去它们;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看轻生死而看重画,岂不是颠倒错乱,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书画)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当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飘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呢?然而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为我造成祸害。
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信奉礼义,学习和问难诗书,经常与贫苦的读书人较量。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摒弃、远离歌舞和女色,而致力于书画。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希望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官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乃去,客密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C.岑文本谓所亲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
(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 拿很多行装给他,优厚地对待他,让他进关
(2)马周为他列举了二十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
本题解析:
小题1:“薄”在这里是“看不起”,在“日薄西山”(《陈情表》)中是“接近”的意思
小题2: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掌握的程度。A项前一个“乃”,连词,于是;后一个“乃”副词,竟然。B项前一个“以”,连词,表因果;后一个“以”介词,把。C项前一个“所”,构成所字短语,表示“……的人”;后一个“所”与“以”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D项“之”,都是代词,他
小题3:题干要求筛选的是表现马周有才能的句子。①是表现个性;②是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④是写其道德
小题4:原文“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表明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而不是赏赐给马周。
小题5:(1)句中,“高”意动用法,“厚以装”介词结构后置句式,翻译是要调整语序,重点词语:高、厚、装。3分。(2)句中应注意“周为条二十余事”省略句,“为”后省略“之”,“怪”意动用法。重点词语:为(之)、条、切、怪。4分。(3)句重点词语:暴:暴露、显露,过:过错、过失,名:名声。3分。
【附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