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9-07-03 07:47: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C.?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非常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夫夷近,则游者众/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李成梁,字汝契。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成梁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家贫,不能袭职,年四十犹为诸生。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资、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①不赀②,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荫子,小亦增俸赉金。恩施优渥,震耀当世。而其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不得举其法。先后巡按陈登云、许守恩廉得其杀降冒功状,拟论奏之,为巡抚李松、顾养谦所沮止。既而物议沸腾,御史硃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事颇有迹,卒赖奥援③,反诘责言者。及申时行、许国、王锡爵相继谢政,成梁失内主,遂以去位。
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又转相掊克,士马萧耗。迨成梁去辽,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当万历初元时,兵部侍郎汪道昆阅边,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及三十四年,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成梁等反以招复逃人功,增秩受赏。兵科给事中宋一韩力言弃地非策。巡按御史熊廷弼勘奏如一韩言,一韩复连章极论。帝素眷成梁,悉留中不下。久之卒,年九十。
(节选自《明史 列传一百二十六》).
注:①侵吞的财物。②无法计算。③得力靠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焉。 家:安家
B.师出必捷,威振域绝:偏远的
C.督抚、监习稍意,辄排去之忤:违逆
D.健儿李平胡……辈皆富贵,专城。拥:围裹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属于李成梁“去位”自身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贵极而骄,奢侈无度?②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 ③恩施优渥,震耀当世?④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 ⑤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⑥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因家庭原因,虽然高祖被授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他也不能靠荫庇获得官职,年纪很大了还是一名普通生员。
B.李成梁起初锐意建功立业,以求拜官受封,那时他只要带领军队出去打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威名震动辽东。
C.李成梁敢于骄横奢侈,杀良冒级,虚报战功,截取辽东商民之利,除了他有不世战功之外,还因为他用搜掠之财重贿朝廷内外重臣,那些人愿意听他指挥。
D.李成梁建立了明朝二百年未有之武功,所以朝廷对他特别施与恩宠,封赏优厚,甚至置众人议论于不,将言官劾扣压不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巡按御史器之,资入京,乃得袭。?
⑵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
⑶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⑴巡按御史器重他,资助他进入京城,于是得以承袭官职。(得分点“器”“资”“袭”)
⑵不久地位名望更高,子弟全部排列高位,家仆差役没有不荣耀显达的。(得分点“隆”“列”“荣显”)
⑶当地的百姓依恋其家,就用大军驱赶逼迫他们,死的人到处都是。(得分点“恋”“以“狼籍”)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项“拥”应为“拥有”。
小题1:考查理解人物特点,筛选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②说朝内外重臣都受李成梁重贿,愿意为他说好话,不是他去位的原因;③是说李成梁对朝士权臣施恩优厚,威名显耀当世,不属于他去职原因。
小题1:考点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C项“愿意听他指挥”错。
小题1: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注意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和词类活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贾谊论》
北宋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恒。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过错。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B.君子《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C.王其庶几召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小题4:下列对苏轼所述的主要观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的才华足够做国君的左膀右臂,可是终于没被国君重用,原因主要不在国君不识才,而在于贾谊不能自用其才。
D.君子要成就一番远大事业,要等待时机,在时机未到时,要能忍受住困穷,贾谊致命的弱点是不能忍受困穷。
C.像贾谊这样的王佐之才,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前提条件是上得其君,下得其臣,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D.苏轼的结论是做人君的既得到贾谊这样有抱负、有才华的臣子,就应该避其短,尽早起用,否则,这个人才就会像贾谊一样夭折。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2)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3)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


参考答案:
小题:B?
小题:A
小题:C
小题:D?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本题解析:
小题:B?过;超过。
小题:A、?则;均为连词,就。且也.B、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语气助词,表反诘语气。C、其:语气副词,表示揣测语气,译为“也许、大概/代词,代贾谊;D.之;结构助词,译为“的”/动词,译为“去,到”。
小题:C 属作者论述作文的因由。
小题: D?苏轼的结论分两面说,一是说人君,一是说 “如贾生者”,这里只说了结论的一面,没有说另一面:“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
不是才能难得,而是自己把才能施展出来实在困难。可惜啊,贾谊虽然是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于万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远远地超过它?遇到象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起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象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绛侯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全部弃旧的做法而采纳新政,也真是太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感情深厚地结交他们,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心绪紊乱,十分忧郁愤闷,大有远走高飞、悄然退隐之意。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短命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略一旦不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识见不足啊。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所以若不是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斥退了所有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大半个中国,大概就是因为他善于用人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象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所”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B.则以兵围所寓舍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所”字结构做定语;其余均为:“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莫泊桑还写有长篇小说,契诃夫还写有戏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