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7:41:10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作者是如何将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结合诗歌前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乱入” 一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比喻的手法。首句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前两句作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意思相同即可)
2.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被 “乱入”一词诠释得恰到好处。(意思相同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江仙?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问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小题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小题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2分)“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1分)“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1分)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1分)
小题1:幽禽(写杜鹃也可)。(1分)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1分)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1分)
本题解析:(1) “谪宦”,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月斜西院愈声悲。”,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这里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静寂。
B.第四句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时断时续的动与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
2.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首联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颔联描绘了夏日山中雨后凉爽惬意的景象,“荷雨”、“蘋风”说明风雨不大,让人舒服。颈联写喜鹊喜晴,鸥鸟嬉戏的情景。尾联写经过雨洗日照后的明净秀丽的山色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此处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艺术感染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 日
杜 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3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亦可答:对比的手法,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黑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3分)
【小题2】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景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回答景物形象的题目时,应先分析写了哪些景,在概括归纳画面的特点。诗歌的颈联写到了夕阳西下、玄猿啼哭、霜雾下降、大雁归来的景致,画面特点是凄凉、寒冷。此句为写景句,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渲染、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对比等,分析此处,可见最突出的特点应是对比、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和渲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首联,表现了诗人抱病登高的浓烈生活情趣。颔联,诗笔顿转,诗人无分饮酒,于是命令菊花从此不必开,表现了诗人困苦生活,身体多病的艰辛。颈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怀人。尾联,直抒胸臆,遥怜弟妹,表达自身遭逢战乱的忧伤,寄托了自身的飘零寥落之感。综合起来就是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