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9 19:46: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分)
(2)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2分)



2、阅读题  王子龙
  今上①丁亥、戊子间,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者,以妖贼起,寻为官军所擒磔死。报功将士及虔抚秦中丞舜峰等,俱蒙叙赉,阅三岁矣。
  继而广东惠州府有少年亦名王子龙,幼奉寡母居家。一日樵于深山,遇异人谓曰:“吾怜汝孝,且有道骨,授汝一法,立变百物为黄白。然仅许养母,他日度汝登仙籍,慎勿妄用,且滥传一人。苟违吾戒,收入泥犁②矣。”王拜受。归试之,信然,因日以烧炼为事。事渐传播,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以至道流辈百端诱之不从,上官亦有艳之者,但不敢宣。时刘节斋以督府总两广,独心慕之,潜遣材官③说之曰:“吾能一旦富贵汝,亦能奴戮汝,二端惟所自择。”王曰:“吾守仙师戒,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再三譬晓不从。督府大怒,示意部吏使人告之,云此即虔州叛贼王子龙,向日膏斧者伪也。遣兵卒捕系之,至则一弱冠牧竖耳。尚冀其可威制,问曰:“且未治汝叛逆大罪,闻汝能为黄金,吾面验始信。”以阶前瓦砾授之,一呵成紫磨④矣。刘益心动,姑系之外舍,传语云:“得方立赦汝,不尔,旦夕诛死矣。”王坚守师约不听。刘愈恚,下之惠州郡守孙区吴,令如律按辟。孙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刘念事状重大,当奏请于朝。时秦中丞已改抚楚雄,亦移檄诘前事甚晰。刘既见人情不协,而业已轻举,悔形于色,密以手书谕太守:“君言亦不谬,今事已尔,姑毙之杖下可也。”孙心知不可,遂谢病,不待报竞归。惠州通判署和平县事蒋杞者,独欣然承其旨,潜缢之狱,因得荐擢去。
  夫谓仙者,以点化授人,且许以升举,弟子能誓死守戒,当以神术脱之,奈何任其非命不顾也!此皆不可晓。(节选自明·沈德符《万虏野获编》)
  [注]①上:明神宗朱翊钧。 ②泥犁:梵语,地狱。 ③材官:官名,管理工匠土木之事。④紫磨:上等的黄金。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官亦有之者
艳:羡慕。
B.遣材官说之曰
潜:秘密地。
C.亦移檄诘前事甚
晰:明确。
D.悔于色
形:脸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怜汝孝,有道骨——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日以烧炼为事——相如持壁却立
C.尚冀可威制——皆出于此乎?
D.刘既见人情不协,业已轻举——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西虔州的王子龙因^造**而受磔刑后,有功将士全都受到了按功劳大小给予奖励的赏赐,其中包括后来调任楚雄巡抚的中丞秦舜峰。
B.贪婪和狠毒的刘节斋为了得到能变百物为金银的方法,指使下属派人诬告广东惠州王子龙就是三年前^造**的江西虔州龙南县王子龙。
C.秦舜峰来信追问和孙区吴的反对,并没有便刘节斋因深感后悔而痛改前非,反而私下写信给孙区吴的属官蒋杞,指使他杀人灭口。
D.虽然《万历野获编》属于私家著的“野史”,但其作者敢于大胆揭露官吏滥杀无辜的罪恶,大胆表明对“仙者”行为的“皆不可晓”,很耐人寻味。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禄等诸将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②以兵解,文少保③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④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⑤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节选自《鲒埼亭文集选注》
注:①即史可法,崇祯进士。清兵入关后,坚守扬州,城破被执,从容就义。死后谥“忠烈”。②即唐代颜真卿,被叛将李希烈杀害。③即南宋文天祥,坚持抗元,兵败被杀。④即史可程,史可法弟,清兵入关后降清。⑤封建时代对改朝换代的说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威慨然之 ?担负承担?
B.汝诸孙中? ?列入家谱
C.被至南门 ? 捉拿拘捕? ?
D.皆忠烈之名? 依托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集诸将语之曰/忠烈大骂
B.遂诸将所拥而行/神仙之说,所谓蛇画足
C.谓颜太师兵解/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
D.城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白帽/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称项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忠烈公“忠烈”的句子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
②忠烈大呼“德威”
③我史阁部也
④忠烈大骂而死
⑤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⑥无不泪下如雨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典型,精心叙写了史可法城陷前后的三件事,环环相扣,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中彰显人物英雄本色。
B.抗清将领孙兆奎与降臣洪承畴的对话,看似与忠烈关系不大,实则以洪的卖国求荣来反衬史的临难不苟慷慨赴死。
C.在叙写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及影响后,作者将其与颜太师、文少保并列,高度赞扬其浩然正气及永垂不朽的精神。
D.文章结尾叙写史可程夫人不堪受辱、断然自裁之事,意在阐明史可法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对后人的激励。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黹注,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肢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肢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ì):腐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曰:“君当幸游吾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狱。”/属:交付
D.亦细物也,以与左右笑耳/特: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①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②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①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②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①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②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①趣庖治狗,以会朝属②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4.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5.把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①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孟子·离娄下》)
【注】①极:穷困,这里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其处境极端困难。
小题1:下列有关上面两个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舜事尧是为臣的行为准则,尧治民是为君的行为准则。
B.孟子认为,历史榜样是人们效法和遵循的准则,不依榜样行事,就会失去规范。
C.孟子用对比的手法一正一反地告诉齐宣王如何才能让臣子在他死后为他服孝。
D.孟子用“寇雠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
小题2:上面两个选段内容所体现的孟子思想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3分)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