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9 19:37: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小题1: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2: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题3:寻梦?撑一支长篙,?。(徐志摩《再别康桥》)
小题4: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雨巷》)
小题5: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小题6: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小题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参考答案:
小题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小题2: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小题
小题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小题4:冷寞、凄清,又惆怅
小题5: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6:复为慷慨羽声
小题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本题解析:注意“峥嵘”“遒”“漫溯”“慷慨”“悱”的写法。
点评: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荀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来


参考答案:(1)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写声音,声韵感强;又用“如急雨”的比喻使它形象化。
B.“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的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妙语点睛,描绘了余音袅袅、弦外有音、无声处有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D.“犹抱琵琶半遮面”——肖象描写,生动的描写了琵琶女年老色衰不愿见人的心情和忸怩神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因她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有难言之痛,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非神情忸怩,也非年老色衰不愿见人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请你从《琵琶行》中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入横线处。
①那些慷公家之慨,饱一己之腹,想方设法吃,巧立名目吃,间或收敛,一遇良机,便又___________,接着吃了起来。
②精心设计学校环境的布置,创造强烈的集体主义气氛,也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的好办法,甚至收到了___________的更好效果。
③批评就是要理直气壮些。现在,那种“欲说还休”的批评太多了,那种___________的批评太多了,那种叫人猜谜的批评太多了。


参考答案:①添酒回灯重开宴。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犹抱琵琶半遮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选自《荆轲刺秦王》)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自嘲》)
(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阁故园。??
(鲁迅《自题小像》)


参考答案: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鲁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俯首甘为孺子牛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以乱易整,不武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