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8:59:29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南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①,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循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注】①屈宋班马:指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等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矜己而自足矜:夸耀
B.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尤:错误
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贻:遗留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①所渭之南而北行也②今汝之才,未能胜余
C.①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各个句子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
B.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C.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
D.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小题5:断句与翻译(10分)
⑴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4分)
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3分)
译文:?
②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3分)
译文:?
2、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间用杂言,章法上多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但亦有变化。
B.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世说新语》。
C.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D.巴金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还顾望旧乡?
B.采之欲遗谁/留待作遗施?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酒当歌?
D.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夫晋,何厌之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强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其在衮冕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数以告,乃得还第/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敏捷
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蔽:弊病
C.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荡:放荡不羁
D.慎而无礼则葸——葸: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