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9 18:49: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小题1:一、二两句表现了琴声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赏析。(4分)
小题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泠泠”,表现了琴声的清越;“松风寒”,以风入山林暗示琴声的凄清,以及风来松下的肃穆之感。
小题1:①对比,托物言志;
②古调虽好,今天多不弹,两相对照,表现一种与流俗不合的志向以及诗人孤芳自赏的情操。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11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末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结合全诗谈一谈,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


参考答案:
(1)(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凤凰涅槃》中凤凰双双自焚前做了什么事情,将全诗推向高潮?写那些凡鸟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临死之前,它们回旋低昂地起舞,共同歌唱,凤鸟“即即”而鸣,凰鸟“足足”相应。凡鸟的浅薄和猥琐,意在鞭挞现实中的丑恶和庸俗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凤凰自焚的沉痛和壮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阏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参考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自己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4分)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